作为一名青年化学教师,站立在讲台之上、课堂之中,无疑希望教学是有成效的,工作是快乐的。最近,笔者参加了上海市闸北区教研室、久隆模范中学合作主持的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小组,一年来在导师的指导下、在同伴的帮助下,对化学课堂的有效性有了全新的理解和认识,课堂实践效果显著。下面围绕其中的一个观点--"方法"是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标志,谈谈笔者的理解和实践体会。 一、化学课堂"有效教学"中"方法"的内涵和层次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里不单单是"鱼"和"渔"的差别,也是两个"授"的不同。此"授"非彼"授",所以此"鱼"非彼"渔",目的不一样,授的方法不一样,学的方法也不一样,当然达到的结果更不一样。"有效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而方法则是实现其目标的根本途径。化学学科中的"方法",可以分为四个层次,即:化学思想、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1]。 首先,化学思想是人们在认识化学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思想意识、探究方式和科学精神,是化学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本质的差异所在。其次,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是伴随着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时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的综合,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思路与原则。第三,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表现出的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相对于学习策略,它属于下位概念,更具有操作性。最后,解题技巧折射了一定的化学思想和方法思考的程序化表达,是解决应用问题的操作技术浓缩。 二、化学课堂"有效教学"中提炼"方法"的基本策略 化学课堂中开展"有效教学",不只是单纯了解"方法"的层次和内涵,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精炼思想方法的策略,从而有效促进化学课堂实践。 1.挖掘"化学思想"内涵 一般来说,化学思想的内容包括"结构决定性质"、"守恒思想"、"动态平衡"等观点。这些思想在高中教材中都有重点体现,例如第六章《揭示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之谜》将"动态平衡"的思想蕴含其中。"有效教学"对化学思想的提炼,不仅停留在对某些章节中的思想观点的剖析,而是深入挖掘各个思想观点之间的相互强化,展现化学思想在各个章节中的合力作用。以"平衡思想"为例,"第七章电离平衡"一节中将"化学平衡知识"作参照,在相似中找差别,在差别中找规律,将"平衡思想"及时迁移、强化运用;在处理"弱电解质越稀越电离"和"浓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时,又将"守恒思想"和"平衡思想"的相互关系合力呈现。再如高一"离子反应"一节内容中,通过几个酸碱中和反应实验得出"H++OH-■H2O是强酸和强碱生成可溶性盐的定性表示",而在高二"酸碱滴定"一节内容中同样是中和反应,却从定量研究的角度展开教学过程,从中看出,化学教材中对化学思想教育的安排是有目的的,不是随意的,需要我们化学教师关注、挖掘并设计好渗透化学思想的教学活动。 2.合理"学习策略"选择 学习策略本身就是学习者学习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受主观因素例如知识背景、学习特点、学习动机等影响。提炼学习策略,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需求。当学生对化学知识充满学习热情,而又找不到有效的学习策略时,会产生疑惑、焦虑和释放心理压力的渴望,这就是学习需求。其次,要选择有效的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可以是相当容易的,也可能是相对困难的,但共同点都要有价值。教师可用不同策略的特点,选择恰当实例进行说明,指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自主选择。例如,"认识元素周期表"一课中,由于我校学生化学基础比较薄弱,直接根据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获得元素周期表结构,学生无法理解。为此,我在教学设计尝试直接从完整的周期表结构入手,寻找排列规律,同样能达到元素周期表"位、构、性"密切关联的教学效果。 3.指导"学习方法"养成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各有特点。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深度、广度都有大幅提高,课堂上应结合实际、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不仅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要不断强调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清晰呈现学习方法的内涵,总结归纳学习方法的操作要点。例如,在铝的学习中,涉及铝、氧化铝、氢氧化铝与酸、碱的反应。我校学生记忆这些化学方程式存在很大问题。于是,课堂上我带领学生一起寻找、探究简单的记忆方法,引导学生首先从氢氧化铝的酸式电离、碱式电离两种电离角度推理出电离产物,然后以电离产物为基础继续推断相应反应的产物。从单纯的"听取学习方法"变成"蕴含学习方法的探究活动",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受到方法的本质内涵和落实方法的操作步骤。 4.把握"解题技巧"规律 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较多,一些相近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把握好实质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例如,解决高一化学平衡一类题目,首先要搞清楚起始态、变化态和最终态以及平衡态和移动态,根据化学方程式从而对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及其它方面的计算进行分析,题目变得一目了然。 三、课堂教学中落实"方法",培养能力的实践案例 化学课堂"有效教学"中"方法"的落实,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展开,既要张弛有度不能生搬硬套,又要飞鸿踏雪不能雁过无痕。下面,笔者以高一化学"电解质溶液在导电情况下的变化"一课的教学实践为例,谈谈我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方法"的几点做法。 1.抓住教学时机,有意识的监控"方法"落实 所谓教学时机,是指在教学各个环节中可以获得最佳教学效能的机遇,教学时机可以课前预先设计,也可能在课堂自然捕捉。本堂课对"电解氯化铜、氯化钠"开展对比实验,由不同的实验现象引发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由此引导学生对"电解氯化铜"的过程和本质进行分析,利用电脑动画模拟电解原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和"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展开对比分析,让学生感受"方法"的存在,体验用"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说,"方法"自始至终蕴含于本课的教学过程中。落实"方法"的"教学时机"可汇总成如下图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