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在重、难点处激发学生思考 对于重点知识不一定很难,通过设疑发问,激发学生深入思考、反复揣摩以达到真正理解。难点知识是学生不易理解、易混淆的内容,通过分解问题的难度,达到由难到易再由易到难的结果。例如:讲授酯的性质可以问:"为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当学生看到碳酸钠溶液表面一层油状液体,并闻到其特有香味时,自然会结合前面的问题进入积极思考的情境之中。再如讲"合成氨反应的适宜条件"时,可边讲边设问:"为提高氨的产率,是加压还是减压?为什么?压强太大会出现什么问题?是升温还是降温?为什么?温度太低会出现什么问题?应如何改变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通过层层发问,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然能得出结论,并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 4.在新课结束处引出悬念 好的一堂课应该是矛盾而终,意犹未尽。很多化学知识之间存在着联系,相互衔接,形成体系。在课堂的结尾处发问,用已有知识启发新内容,为下一节的教学奠定基础。例如:学习Al(OH)3的两性后,问:"铝是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酸是它的天敌,那么假如是遇到NaOH强碱又会怎么样呢?是否和这堂课学习的Al(OH)3一样呢?"如此的提问,既复习了本节所讲的主要知识点,又为下节课铝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三、学生应答的有效反馈策略 1.等待 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一定要留给学生思考时间。教师要学会等待,细心观察学生的表情。如果学生心中有了答案,表情会比较轻松,会用自信的眼神看着教师。如果学生低头或者躲避教师的目光,那他一定还没有把握。因此,教师可根据这些表现,选择合适的对象,有针对性地选择学生。等待的时间要看问题的类型和学生的反应而定:关于记忆型的,等待时间可稍短些;探究性的问题,等待的时间就稍长一些。教师提问等待的时间,也就是学生思考的时间,是学生思维最活跃、也是知识结构迅速重组的最佳时期。 2.倾听 新课程改革中,我们提倡探究、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的第一要素就是要倾听。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也要组织其他学生关注回答,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让每个学生获得益处。教师千万不能因为课时紧张,学生还没有说完,就越俎代庖,急忙说出答案。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倾听不仅听学生的发言内容,还要听其发言中包含的心情、想法。教师如果总是被"下一步怎么办"的观念束缚,那是不可能对学生的发言产生欣赏和理解的,而学生也就无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评价 对于学生的回答,评价方式主要有三种: 教师评价:教师的评价直接影响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影响学生课堂参与度。对于正确答案,或加以肯定,或进一步启发诱导,进一步开拓学生思路,发展思维,激发学生潜能。教师评价,应杜绝空洞无用的夸奖,比如任何回答都是"很好,不错",而是要一针见血地说清学生回答好在哪里。如果回答不够准确,教师也不能打击学生的信心。在语言上要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在肢体语言上要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理解。教师的评价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达到积极教育的作用。 自我评价:、自评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了解自己学习现状和预期目标的吻合度。学生很少自评,教师教学中,可以将学生的自我评价融入学习过程中。化学教学中,对于一些合作实验,可以在小组实验结束后,组内互相自我评价,自己分析自己实验成功与失败的原因。自我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反思,也增强了对化学实验的积极情感体验。 同伴评价: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同伴评价让学生得到及时详细的反馈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而不是肤浅的学习。在同伴评价活动中,学生通常能比较坦然地接受彼此的批评,学习好的学生也愿意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既促进了学习好的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也促进学困生的共同进步。让全体学生都成功地体验积极情感。 总之,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可以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的积极情感体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高觉敷,叶浩生.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2]易东平.有效教学方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3]李志厚.通过有效提问促进学生思维发展[J].教育导刊,2004,(9):36 [4]田瑞琳.浅谈化学课堂提问的设计与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文汇,2008,(5) [5]佐藤学.静悄悄的革命[M].长春:长春出版社,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