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引言 2011年,德州学院提出了建设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的目标。随着学校"应用型特色名校"工程项目的推进,新一轮的特色专业建设工作也逐步展开。数学科学学院非常重视特色专业建设,为此开展了充分的调研、分析、论证等前期工作,确立了"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应用型课程群体系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创新性课程体系构建"、"多元化教学方法改革"、"立体化教材建设"、"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等特色专业建设项目。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能否取得成功,完全取决于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合理、专业技能强、专心教学、勇于创新的师资队伍是特色专业建设取得成效的关键,而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促进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德州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例,就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行深入探讨。 1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背景和意义 教师专业化的概念起源于18世纪,当时欧洲人采用班级授课制,致使教师那种师傅带徒弟般的角色从其他行业中逐步分化出来,出现了教师专业化的萌芽状态。经过19世纪整整一个多世纪的演进,教师专业化已逐步形成了一定的理论基础。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提出了"教师职业即专业性职业"的观点,1996年第45届国际教育大会上又明确指出改善教师地位通常是加强教师作用的必要条件,在提高教师地位的整体政策中,"专业化"是最有前途的中长期策略。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不少国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教育是专业教育。我国在《教师法》中也规定了"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进入21世纪,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为全面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决策,深化我国教育改革,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1]。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经济全球化悄然崛起,社会对教师工作质量和效益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之下,进行以教师专业化为核心的教师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与潮流。教师专业化发展对增强教师自身的专业修养、提升教师的专业地位以及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针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现状,我们提出了"强化数学基础、兼顾学科交叉、注重创新应用"的特色专业建设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构建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四平台、三模块"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和以课程群引领的课程体系。但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发现师资队伍建设仍是制约各项工作进一步深化的瓶颈,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成为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理科专业,要求教师既要求有深厚的数学功底,又要有信息处理、信息计算的专业技能。但目前该专业的教师大多数是纯数学专业毕业,不具备学科交叉的背景和知识,特别是实践应用能力较差。因此,促进信息与计算科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有深刻的现实背景和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涵和要求 国内外学者对教师专业化的定义多种多样。英国教育社会学家莱西认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个人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且在教学中具有越来越成熟的作用这样一个转变过程"。教育社会学家霍伊尔认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专业地位的提高和教师专业知识提高及专业实践中技能改进的过程"。国内学者刘捷认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2]。崔英锦认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个体从新教师逐渐成长为能够熟练胜任教学活动的专家型的成熟教师的成长过程,包括教师在教学中应具备的专业知识素养、专业性向、专业技能的展现过程中扮演的各种角色和定位期望[3]。洪柳认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教师在整个教育生涯中,通过专业训练获得专业技能、养成专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的专业成长过程[4]。台湾学者罗清水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乃是教师为提升专业水准与专业表现而经自我抉择所进行的各项活动与学习的历程,以其促进专业成长,改进教学效果,提高学习效能[5]。 纵观国内外学者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概念界定不难看出:有的从教师本身应具备的素质要求来界定,有的从教师成长的过程来界定。本文从专业化发展的内容来考虑,认为教师专业化发展至少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道德,也就是按照教师专业的要求而形成的教书育人、行为示范的道德人格;二是专业知识,包括教育教学知识、学科知识、人文科学知识等;三是专业能力,包括教育教学能力、学科能力、学科技能、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和提高是教师专业化内涵与要求的根本体现,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核心。因此,要实现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要求教师:一要具有作为教师所必备的教育信念,包括教育观、学生观和专业情操等;二是要具有较强的学科专业科学素质,包括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较强的学科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等;三是具有相应的人文科学素质,包括良好的师德、健康的心理和完善的人格、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等;四是具有学科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力,包括组织教学的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和开展教育研究的能力等;五是具有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它是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内在主观动力。 3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和策略 3.1政策上主导教师专业化发展[6] 从提高教学质量的高度,结合高校自身特点,数学科学学院建立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应制度和长效机制。从政策层面上,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导向,确立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责任人和组织机构,明确了责任人和组织机构的职责和目标,确保了政策的主导作用和效果。在这些制度的建立中,要充分考虑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体意识,通过相应的激励措施调动教师自我专业化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制定适合教师实际情况的专业化发展目标,选择合适的专业化发展模式,并对教师自主专业化发展的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监控,以确保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的实现。 3.2价值上引导教师专业化发展[6] 价值理论认为:人的价值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体现。离开了他人,离开了社会,个人毫无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管理者的"价值引导"的作用。价值引导既体现了管理者的价值取向,也反映了人性化管理的理念和方式,以及管理者的价值选择。这些价值选择直接关注教师核心能力的生成,它凝聚着学校的价值观念、道德风尚、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至关重要。价值引导的作用在于借助价值,唤醒教师自我专业化发展的意识,实现其自主专业化发展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