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论是研究化学教学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它以广大化学教师及教科研究人员的宝贵经验为基础,经理论概括、充实发展而形成的。[1]课程设置的目标是:培养化学专业的高师生具有一定的化学教育理论知识,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具备基本的化学教学技能,为即将步入中学教师行业的高师生打下扎实的基础。[2]学习内容大致分三方面:理论学习、技能训练和实际运用。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总结和学生调查反馈,结合当前中学课改的化学教育教学情况,化学教学论试行"任务式"教学模式,有助于课程的学习和培养目标的达成。 一、"任务式"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一)化学教学论课程的特点 化学教学论的特点从知识内容看,是教学经验的理论总结,不同版本的教材,内容体系有差异,概念表述不同,看似易懂,但难内化;从学习目标看,重在树立教学理念,形成教学技能,贵在实际应用。其学习方法的特点是:学习者必须经过亲身体验和具体实践,才能感悟内化知识内容;必须经过实际训练,才能形成技能,学以致用,获得本领。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实践环节,与实际相结合。实践性是该课程学习的主要特点。 (二)学习者的自身情况 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有利条件:有较扎实的化学学科知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基础;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有较长的学习经历,对教师教学有切身体验等。不足之处是:缺乏作为教师的执教体验;之前十多年的学生生涯,教师们先入为主的教学方式方法易给学生形成定式,对当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方法的培养有一定的影响;缺少以教师角色思考教学问题和感受,体会不到教学论课程对教师能力形成的重大作用;教学理论学习缺乏动力,实际运用时参考他人教案,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等。要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在实践中体验是必须的。因此,需要"任务"驱动。 (三)现代学习理论的要求 无论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理论,还是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认为:学习者的心智条件、认知结构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是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前提。目前,特别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这些都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而教学的宗旨是帮助和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学的组织形式应该是围绕着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而展开进行的。 (四)中小学课程改革背景的需要 中小学课改需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先导,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保障,无论是当下流行的"EEPO-有效教育"还是"271的高校课堂",都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组织模式。而以培养未来合格中学教师为目标的化学教学论课程教师,必须了解中小学课堂,适应中小学课堂,进而才能去研究、创新中小学课堂,因此,试行"任务-指导"教学模式也是形式所逼、势在必行的。 二、"任务式"教学模式的建设与教学流程 (一)"任务式"教学模式建设 1.视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自觉学习程度将学生分组,7-8人一组,要求"组间同质、组内异质",设小组长,要求小组长的学习、组织管理等各方面的能力相对要强。分组目的: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引进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分组合作学习"这种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它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能激励学生发挥出自己最高水平;能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对学生一生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合作学习,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学生的分组问题,这也是合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前提,为了让学生得到有利的锻炼和提高的机会,为了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健康的、全面的发展,为了让学生进行愉快和谐、富有成效的合作学习,创设快乐有趣的情绪氛围,提高积极高涨的学习热情,从而推动学生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努力,实现知识技能的积累和智商、情商的发展,必须科学地构建合作小组。 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一般要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体现了"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每个小组成员都是异质的,而全班各小组间则是同质性的,这为组内异质的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公平竞争创设了宽松的环境。 2.小组长的培育、权利和职责。小组长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扮演重要角色,教学最直接的效果大多体现在对小组长的培养上,小组长需要教师重点培养,其知识水平、组织能力等对小组合作学习有重要影响。首先,必须以身作则带领其他同学完成学习任务;其次,组织同学讨论交流,合作学习。期间要监督、检查其他组员的学习情况,找出学习内容的重难点等。教学任务的完成很大程度上主要依靠小组长。 3.课堂教学时学生按组就近排坐,便于课堂上讨论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