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仙女,观赏着美丽的山水,流连其间,不肯回去…… 师:我请一位同学读书上描写"飞天"的句子,一位同学读屏幕上的句子,其他同学感觉一下,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两学生接读) 生:前面都是四个字、四个字的,后面不是,感觉别扭。 师:有两种办法。一种,把书上的改成刚才老师说的"有的仙女,把小花篮挎在手臂弯里,正在花园里采摘着艳丽的鲜花";还有一种,把屏幕上的改成四个字、四个字的。四人一组,挑一条,改为"两个四字词语",试一试。 (生讨论后全班交流) 生1:有的追逐嬉戏,笑声不断。 生2:有的衣袖轻舞,放声歌唱。 生3:有的观赏山水,流连忘返。 师:现在,都是四个字、四个字的词语了,再连起来读,请你辨别一下是否有不完美的地方? 生:我还是觉得有点不顺,不舒服,可是说不出来。 师:有这样感觉的同学请举手。 师:你们的感觉是对的。原因在,书上的那几组词的"意境"是柔和的,有一种柔和的"美",而我们接上去的呢?"放声歌唱""笑声不断",没有这种柔和的"美"。要是你的表达,不只是意思,不只是字数的对称,还能考虑词的"意境",那你就是高手了。 这是管建刚老师《莫高窟》课堂教学实录节选。文中对飞天的描写,都是四字词语,极具对称美,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在语文学习中教给什么呢?管老师直截了当:"这篇课文,最值得我们欣赏的,是它的四字词语,是它的对称的语言。"接着,管老师采用他说句子意思让学生读文中语言的方法,快捷而高效地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语言,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这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而当学生习惯性地认为书上的一种表达更好时,管老师点拨道:"不能这么说。两种都好,看你用在哪里。要简洁,就用书上的表达。"管老师中肯客观的评价,其实是在不露痕迹地告诉学生,表达就是要根据需要,可以生动细致,也可以简洁明快。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阅读理解上。而管老师的阅读教学,指向了表达,不仅教学生理解,更是在教学生表达。这种语文学习是以语言训练为中心,不仅关注了语言内容,更关注语言的形式,通过语文的言语性特征,将两者和谐地交融起来。 【片断四】《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师:谁来当父亲? (一学生站了起来) 师:(模仿"詹姆斯"的角色,做打电话状)爸爸,我长大了,如今成了一名出色的建筑设计师,全是您对我人生道路的引领。爸爸,您听得到吗? 生:你的声音很亲切,我听到了。我记得你在小时候和我去钓鱼,那天晚上十点,还没到捕捞鲈鱼的时间,你运气真好,钓到了一条大鲈鱼。我当时要你放回去。 师:您还记得您是如何说的吗? 生:记得,当时距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你和我争辩,但我鼓励你说,开放的时候还会钓到大鲈鱼的。你把鱼放了。 (教师又指名另一学生做父亲) 师:爸爸(众笑),自从那次起,我虽然没有钓到大鲈鱼,失去了机会,但你的教育深深影响了我。你还记得吗? 生:记得。(众笑) 师:在我人生中遇到过不少次像那次大鲈鱼的诱惑,你猜猜。 生:我猜不到。不过,你现在是一名出色的建筑设计师,千万别做豆腐渣工程,不能收别人的礼呀!(听课老师称赞声) 师:的确,在人生途中,好多次这样的诱惑,我都经受考验了,我会做一名出色的工程师的。对了,我还是写一封信跟你具体说说吧! (课件出示信的内容) 师:如果你是父亲,会跟儿子说些什么,请动笔给儿子写一封信。 (学生写,写完后交流) 这是福建名师曾扬明的课的节选,给我以很大的启发。曾老师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后,设计了"分角色对话"和"写信"两个活动。以前,不少教师把语文阅读课上成了活动课,大致是把教材的内容化成"情境",把课文内容多媒体化,很热闹。但课后稍稍思考,就会觉得其指向言语表达的实践活动是以文本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只见活动,不见语文,更多地停留在认识理解的层面。曾老师设计的情境更多地属于言语实践活动,他让学生在言语交际与写作实践中既理解了文本,又训练了言语能力,一举两得。 从以上几个教学案例中不难发现,指向言语表达的语文课要关注言语形式,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要引导学生发现隐含在文字里的规律,发现言语特色,同时要在言语实践中习得方法技巧。当然,语文教学关注言语形式,前提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