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雷锋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意义 雷锋具有崇高的人生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怀,它是一代新人的杰出代表,在其言论和行为基础上提炼出来的"雷锋精神"经过半世纪的洗礼,历久弥新。雷锋精神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着中华文化对真善美的倡导和追求,它是党和国家、人民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国公民的思想武器和指导人生修养、工作态度、事业追求的行动指南。弘扬雷锋精神是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建设的道德需要,又是人们精神追求、人格提升的价值需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纽带的需要。其基本内涵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坚定地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政治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高尚风格;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优秀品质;刻苦学习、努力钻研的钉子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①。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高校学生工作的成效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高校招生就业制度的深入改革,现实社会矛盾的影响以及学生自身条件的制约,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更趋多元化和复杂化。雷锋精神的实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与高校学生工作的宗旨相一致,且历届中央政府均要求在校园广泛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并使之常态化。所以学校可以通过发掘雷锋精神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的伦理价值,深刻领悟其实质特征,明确高校学生工作的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可以通过行之有效的实践模式把雷锋精神渗透并内化到高校学生工作中去,让雷锋精神成为高校学生工作中可学可用、能学能用、活学活用的德育资源;可以使雷锋精神的伦理价值在当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真正得到实践。这是当代高校学生工作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要条件,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雷锋精神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伦理价值 (一)雷锋精神的目的伦理与高校学生的理想教育 目的一般指的是人所追求的目标或者想达到的境地,它始终贯穿于实践过程,反映了人对客观事物的实践关系。雷锋感人肺腑的实践过程追求的是对人、对物的仁爱之心,以期达到慈善和博爱的境界,最终实现理想人格。雷锋精神的目的伦理具有一种博施于天下宇宙苍生的广阔视野和胸襟,它所表现出的也正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目的而奋斗的精神。雷锋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其秉着正确坚定的理想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这对今天高校学生的理想教育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 理想教育事关高校学生的思想灵魂,它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核心。在当前社会急剧转型期各种思潮泛滥、青年大学生易受震荡影响的形势下,更需通过学习弘扬雷锋精神,引导高校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矛盾,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指导大学生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真正用理想信念之灯为大学生导航,做到理论教育与理想教育相结合、社会理想与个人理想教育相结合、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教育相结合、政治信念与价值观念教育相结合①。 (二)雷锋精神的行为伦理与高校学生的养成教育 社会学上所指的行为一般指的是人的生活态度及生活方式,人类通过持续的学习模仿、接受教育和社会交往的过程,并通过内心自我调节,逐步理解到必须使行为符合一定准则,行事得到社会承认,符合道德规范,具有社会价值。雷锋精神的行为伦理是非明、良莠识、善恶辨、荣辱知、德行修、心志定,道德完全内化,具有终极关怀的特征,这对促进当今高校大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 养成教育是高校学生道德素质的生长点,它能塑造大学生的健康主体人格。雷锋正是在经过丰富的社会生活历练后逐渐融汇升华,使道德成为自身直觉意识和自然习惯后,最终成为一个内外兼修、品行高尚之人。养成教育是由"自在"到"自为"的过程性教育,实践性和实效性强,可促进青年学生身心持续发展。其内容不仅包括雷锋精神倡导的爱国爱党、尊敬师长、勤奋学习、诚实守信、甘于奉献、礼让谦虚、勤俭节约,而且包括其践行的实事求是、团结协作、公平竞争、锐意创新、自强自尊、包容个性、倡导环保等内容,从而建立起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的科学实用养成教育立体网络。 (三)雷锋精神的慎独伦理与高校学生的自律教育 "慎独"就是谨慎独处,即在离群闲居独处时,尤须谨慎检点自身言行,自觉遵循道德要求。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不图名利,无声无息为社会、为他人做了大量好事,体现了高尚的共产主义情怀。他无论何时何地都以国家和集体的利益为重,舍小私而求大公,为人胸怀坦荡,光明磊落,正派诚实,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独立分辨和识别能力强,是一个内心诚实、信念坚定、品德高尚的人。雷锋用无数平凡的善举诠释了其慎独伦理精神丰富的意蕴和内涵,在广大老百姓心中树立起了一座精神的丰碑,这对加强当今高校学生的自律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自律品质就是指个体按照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特征②。高校易发生群体内部矛盾,预防的最主要手段就是增强青年学生自律性培养,培养其自我教育、管理和服务能力,倡导克己奉公的牺牲精神,和他律相结合,达到高度自觉的境界。"自律最高为慎独",这要求在对高校学生进行自律教育时必须让他们认识到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复杂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各种挑战,在认同和内化社会共同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自主、自觉、自动地限制和约束自己,明确责任和确定目标,培养自我教育能力,加强自律行为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