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版)》规定:“专业英语(ESP)课程为必修课,安排在第五至第七学期,学时不得少于100课时,第八学期还可继续安排专业英语文献阅读、专业英语资料翻译、英文摘要写作等课程,保证英语学习四年不断线。”按照这个规定,ESP一般都是在高年级实施,由其各专业老师代为传授。而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的专业教师专业知识扎实,但欠缺纯英语教学的能力;普通的大学英语教师语言过关,但不精通相关的专业知识。在一些较好的高校,出现了能任双语教学的教师既教授专业知识,又有过硬的英语基本功。同时,根据蔡基刚和廖雷朝(2010)调查,我国高职高专和大学英语都进行ESP教学,但特点有所不同。前者大都开设秘书英语、旅游英语、护士英语、会展英语等,通过岗前培训为就业做好准备。高职高专的行业英语定位准确,因此教学发展很快,深受学生欢迎。我国大学英语主要定位专业英语,分两种情况。商务英语、经贸英语、新闻英语和医学英语这些具有行业英语特点、对专业知识背景要求不是很高的课程主要由大学英语教师开设;而科技英语、化工英语、法律英语和生物英语等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则主要由专业教师开设。 双语教学如今只能在少数高校里实行。因为它对教师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能像专业英语课一样,在课堂上主要讲解单词、语法点、句子意思,等等。这些内容,学生利用词典也可以做到。双语教学要求老师在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良好的英语水平的基础上,在课堂上讲解深度的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普通的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是最无所适从的。虽然大学英语在改革,可看看现在的改革实践,大学英语教师似乎已经不再被需要了。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大学英语教师必须思考如何在以后的改革中摆正自己的位置。那么先将改革的方向定位,然后找好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已迫在眉睫。 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定位 大学英语教学在改革中尝试了很多条路,以笔者的角度看,应该以分级教学作为铺垫,ESP教学作为主导,双语教学作为最终目的,以此实现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 首先在新生入学时,主要从口语和听力两方面,对新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以此进行分级教学。至于学生的读写能力,可以从高考的英语成绩看出。其实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本来就不是很强,尤其是在本科二A类学校里。按照现在高考英语改革的方向来看,在高考英语减分后,那些本来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可能会在英语方面更放松,认为只要通过书面考试就行了。那些本来英语基础好,并且明确知道学习英语的目的的学生,应该不会受到减分影响,而是自觉地继续加强英语学习。在这种情况下,以后进入大学,学生之间的英语水平应该有很大差距,那么分级教学就更加必要了。同时,在分级教学前,对各教师也应有所要求。应该让他们意识到分级教学的重要性(为了让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因材施教,让他们能取得共同的进步),以及完成好自己在分级教学中的各项工作(读写、听说、口语等)。在这个阶段,还要注意课程选择。笔者认为,每两周一次的口语课很有必要,最好从大学第一学期就开始,一直坚持到第四学期。总之,在这四个学期的分级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等综合应用能力。 然后是ESP教学。笔者认为,在进行分级教学时,如果有提前通过英语四六级的学生,就可以让他们免修普通的大学英语课程,而选择从第三学期开始开设的一些专业知识背景要求不高,但是与岗前培训就业有关的行业英语课程,如秘书英语、旅游英语、会展英语、职场英语等一些可以在以后的工作中真正运用到的行业英语课程。因为ESP实际上又可以分出EAP(EnglishforAcademicPurposes)(学术英语)和EOP(EnglishforOccupationPurposes)(行业英语)两种。笔者认为,从第五学期开始,大学英语教师可以选择EAP进行教学。对大学英语教师来说,专业知识一般都很难懂,怎么进行教学?其实由于学术英语课程,如学术讲座听力、国际会议英语、报告陈述演示、科技论文写作、文献阅读与检索等主要是语言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学习的英语技能,而非内容教学,因此大多数大学英语教师只需要进行一定的培训和准备都能开设(蔡基刚,廖雷朝,2010.11)。 仅仅能开设学术英语课程是不够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会永远停在这一步。随着社会的发展,外面的世界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对大学英语教师及大学英语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双语课程或全英语课程将是最终的教学模式。一些学生选择出国留学,或者由外教授课的课程,其本质就是全英语课程。在全国各高校都在向世界级名校靠拢的今天,能用英语进行全英授课,将成为各高校老师的必然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大学英语教师要想承受住这其中的压力,除了巩固好自己的英语基础知识外,还要再学习,争取一点点地掌握开设双语课程或全英语课程的技能。这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的必经之路。 五、结语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未停止过,它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和适应。如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已不再只是高校间自己思考的问题,减轻英语教学负担,强化母语教学,这在国家层面已经达到了共识(从北京高考英语减分就可以看出来)。中高考的改革在于录取制度的改革,而由此而来的各大学的招生自主权,需要各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特色提出不同的英语要求,从人人学英语转变为学生根据兴趣、学业和职业发展选择性地学英语,最终要做到的则是让英语教学真正回归本质。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方向是既要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即分级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译课程教学,又提供能满足学生兴趣、学业和职业发展的英语课程,即ESP教学。这些改革的方向对大学英语教师都提出了一定的挑战,但只做到这两点还不够。教师要不断学习,争取能做到双语教学或全英语教学,这才是大学英语教师的最终目标。笔者的这些看法并非完全正确,但未尝不能作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种尝试。 参考文献: [1]王哲,李军军.大学外语通识教育改革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10(5):3-8. [2]郑欢,向敏.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83-86. [3]张雪迟.大学英语——我们该如何反思[R].语言文化与研究(第十一辑),2013(1):78-84. [4]肖志伟,郑际根.大学英语分级教学与ESP教学结合的理想模式构建——分级与分流的结合[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8(1):211-213. [5]严明,冯莉.国外ESP教学研究及其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4):44-47. [6]蔡基刚,廖雷朝.ELE还是ESP,再论我国大学英语的发展方向[J].外语电化教学,2010(9):20-26. [7]蔡基刚,廖雷朝.学术英语还是专业英语——我国大学ESP教学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教学,2010(11):47-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