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向探索

时间:2014-01-03 16:58 点击:
摘要:针对现在国家大力提倡减轻英语教学负担,强化母语教学的现象,以及要让英语教学回归本质的要求,本文对如今在各高校里进行实践的三种教学模式,即分级教学、ESP教学和双语教学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应该以分级教学作为铺垫,ESP教学作为主导,双语教学作

  摘要:针对现在国家大力提倡减轻英语教学负担,强化母语教学的现象,以及要让英语教学回归本质的要求,本文对如今在各高校里进行实践的三种教学模式,即分级教学、ESP教学和双语教学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应该以分级教学作为铺垫,ESP教学作为主导,双语教学作为最终目的,以此实现大学英语改革目的的结论。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分级教学ESP双语教学

  一、引言

  2013年10月22日,羊城晚报在首页突出报道:北京高考中考改革方案出台,2016年年底英语分值降,语文分值升(高考:英语由150分减为100分,语文由150分增至180分;中考:英语由120分减至100分,语文由120分增至150分)。此新闻一经报道,社会上针对英语考试或教学改革的各种声音都开始出现,但不可否认的是这则消息凸显了国家大力提倡减轻英语教学负担,强化母语教学的决心。尽管这件事情主要与中小学教育有关,但由此导致的中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的话题,毫无疑问会影响到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在越来越提倡弘扬本土文化的前提下,大学英语教学应该选择向哪个方向发展呢?

  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变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大学英语教学经历了两个阶段的发展,其一,1985年~1986年出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理工科用)》和《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文科用)》,改变了过去大学英语教学没有统一目标、没有统一考试的松散局面,1999年修订的大纲更将通过四级英语考试规定为全国各类高校均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引发了全国范围的大学英语转向应试教学。其二,鉴于前一阶段应试教育带来的高分低能的后果,教育部2004年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并于2007年修订实施,由此铺开全国范围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改革的核心就是改变应试教学现状,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郑欢,向敏,2013)。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来,为适应国家对不同阶段人才的培养要求,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经历了数个转型,经历了教学任务(从提高阅读能力到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的转变)、教学模式(从传统的课堂教学到新时代的计算机和课堂相结合的模式转变)、教学中心(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等改革(王哲,李军军,2010)。

  这些教学大纲或教学任务、教学模式、教学中心等的变化,很清楚地反映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过程。其实除此之外,大学英语考试也同样反映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趋势。最初的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为了对大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进行客观、准确的考量,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服务。但1999年增加了口语考试;2006年6月起,四级题目结构进行了改革,加大了听力考查比重;2013年12月的四六级考试中取消了完形填空,加大了翻译考查比重。这些口语、听力、翻译等内容的增加,毫无疑问地反映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英语在综合应用能力方面的着重点。

  总之,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对大学英语教育的反思与改革从未停止过,并且这种反思是客观的,是在稳定基础上渐进式进行的,它总是与一定的社会发展阶段相联系和适应(张雪迟,2011)。而作为高校,作为大学英语教育的实施者,他们对大学英语的反思与改革更是责无旁贷。

  三、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实践

  在各高校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行尝试时,主要采取了三种形式:分级教学、在高年级实施的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和少数高校里的双语教学。

  目前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在全国很多高校都实施,是指根据大学入学新生现有的英语水平及其差异而采取的教学方式,即按学生英语水平的不同而进行分班,授以不同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肖志伟,郑标根,2008)。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为了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把水平相当的学生集中在一个教学班级,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保证学生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取得共同的进步。但要想在实际教学中实施好分级教学,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依然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新生入学时,学校对其英语能力进行的摸底测试,是否真能看出学生间英语水平的差别?以笔者所在的地方综合性二A类大学为例,2011年,为了与学校的“卓越班”配合,对刚入校的几个班级的学生进行试点分级教学。新生要参加听力和阅读的选拔考试,再结合他们的高考英语成绩进行排名,将他们在大学英语课上分为了A班和B班。但是在之后的教学中,发现两个班学生的口语水平差别其实并不大。并且由于课程要求和任课教师人数的原因,两个班实际上还是大班,因此课堂上两个班的教学效果并没有明显不同。在大一上学期,除了与其他专业一样的每周四课时之外,还增加了每两周一次的口语课。口语课的内容由教师自己选择。在第一学期结束后,其中一个学院对所有AB班的学生增加了一次口语测试,确认最终能进入“卓越班”的学生名单。在这期间,我们能发现,上过口语课后,学生们敢说能说的现象比初进校时有所好转。接下来的学期安排与其他专业的安排一样,但是在第三学期,即大二上学期,A班学生可以全部参加国家四级考试(其他学生要在大二下学期才能参加)。最后一学期,即大二下学期,参加分级教学试点的班级主要以选修课为主,如跨文化交际、职场英语等。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进行了分级教学的班级,与其他专门训练过四级的班级相比,通过率并不高。但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接触到了普通大学英语教材之外的课程内容,还是觉得受益匪浅,在学期末的学生评价中,评价较高。

  综合来看,分级教学要实施得好,除了安排好学生外,对课程的设置、教师的选择、硬件的保证等都要有所要求。如果有条件,根据高考英语成绩,让部分学生在入学初就能参加四级考试;让提前通过英语六级考试的学生免修大学英语课程,鼓励他们上英语选修课,选择他们想上的课程,相信学生会更加享受大学里学习英语的过程,并且能真正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英语选修课其实与现在正在兴起的ESP教学也是有关的。专门用途英语的概念,依据Dudley·Evans&St.John的提法,是根据某一特定专业设计的相关英语课程,它有别于普通英语(GeneralEnglish),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教学方针与教学主张(严明,冯莉,2007)。其实除了ESP与GE的区别外,现在很多学者在比较ESP与ELE(EnglishforLiberalEducation)(通识英语教育)的区别。2010年5月“全国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成果总结暨外语通识教育与课程设置高层论坛”在广州中山大学召开,会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外语通识教育,或通识英语教育。据蔡基刚和廖雷朝(2010)说,他们不能同意这次论坛的主流观点,也就是用英语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化”、“中外文化概览”、“英美文学”、“当代美国社会生活”、“美国文化专题研究”、“西方影视文化”等课程。他们认为未来大学英语的主要教学内容应是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笔者也比较同意此观点。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