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核心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引者和带路人。但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整体能力不强、专业程度不够,培训机会较少、奖惩措施不到位等。同时,在当前国内形势不断发展、国际局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出现了不少新问题。面对新的问题和挑战,高职院校必须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 第一,辅导员队伍层次不合理。层次不合理首先体现在学历、学位上。高职院校辅导员大多以大学学历、学士学位为主,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的很少,学历学位层次总体水平低于专业任课教师,虽然能够基本上满足国家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相关要求,但是离做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的要求尚有差距。层次不合理其次体现在年龄上。高职院校辅导员基本上以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主,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在心理和思想等方面还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再加上业务能力不够,工作经验不足,从而导致了高职院校辅导员政治理论素养不高,缺乏对社会和人生的经验积累,在日常的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不能很好地起到疏导、沟通、交流的作用,只能成为学生和学生管理部门之间的传话筒,对突发事件的判断、处理、解决能力不强。 第二,辅导员岗位认识不清楚。主观上,由于高职院校在引进辅导员时对学历和能力要求较低,因此与专任教师和机关管理人员相比,很多高职院校辅导员自认为“低人一等”,都无意在辅导员岗位上潜心地做下去,一有机会就会转到专任教师或机关管理岗位。客观上,高职院校辅导员长期从事大量繁琐的事务性、边缘性的重复工作,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还难以得到领导的认可,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职业认同度低。 第三,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高。所谓专业化,指的是高校辅导员应掌握高校德育工作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表现出专业道德;所谓职业化,是指确立职业体系,打通职业发展的通道,让辅导员工作不再是一种过渡性的、临时性的工作。我国高职院校辅导员大多为大学应届毕业生,专业背景多样,虽然能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类专业问题,但对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等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的知识了解、掌握不多,对新形势下可能出现的各种新问题、新情况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技能和科学管理知识,难以适应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的新要求,离专业化、职业化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第四,辅导员队伍培养机制不完善。与专任教师相比,高职院校普遍对辅导员的培养重视不够,辅导员的进修、培训机会少,职称、职级评定困难,政治和经济待遇低,个体发展方向不明朗,职业发展缺乏明确规范,进一步发展的职业空间较小。此外,针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管理机制、考核机制、晋升机制等机制的不完善,导致辅导员队伍“隐形流失”严重。 第五,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新挑战。当今,高职院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对思想政治课的不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排斥、集体意识淡薄、更加关注个人利益、颓废的寝室生活及突出的心理问题等,这些新的变化无疑给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共同难题就是学生生源的减少,而与生源减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毕业生的数量愈来愈多,高职院校辅导员引进的门槛也愈来愈高,学历由原来的专科毕业至现在的研究生毕业,在整体上提高辅导员队伍基本素质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 二、“内提―外促―互学”培养机制的具体举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