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连云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的适应性分析(2)

时间:2013-11-05 13:57 点击:
(二)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的适应性分析 高技能人才是连云港地方经济发展的急需,包括生物制药、仪器仪表、材料、太阳能光伏、建筑、农业技术、水产养殖等专业的技术人才。根据连云港产业结构调整

  (二)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的适应性分析
  高技能人才是连云港地方经济发展的急需,包括生物制药、仪器仪表、材料、太阳能光伏、建筑、农业技术、水产养殖等专业的技术人才。根据连云港产业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结合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的现状,不难发现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所设置专业与地方经济的适应性正逐步提高。首先,对连云港经济发展所作贡献呈上升之势。培养的人才质量迅速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升,且50%毕业生在连云港就业,为连云港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能人才。其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度明显提高。对连云港市重点发展的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船舶修造、电子信息、港口运输、旅游观光、海洋养殖等产业,除部分产业外都有相应的专业与之匹配。再次,已有专业质量不断提高。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目前具有物流管理、化学制药技术两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化学制药技术、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四个江苏省特色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化学制药技术、建筑工程技术三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并且建有2个国家级实训基地、3个省级实训基地、60余个校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所,与连云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建连云港市公共培训基地。
  (三)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首先,设置专业与产业结构的适应性欠佳。从2012年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的招生计划可以看出,招生专业中第三产业较多,而且偏重管理类,作为港口城市临港工业急需的港口管理等专业却没见踪影;第一产业发展急需的生态农业、海洋养殖等专业更是少的可怜,只有园艺一个专业招生;第二产业中新材料、新能源、港口运输、船舶修造等都没有设置相应专业。因此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要进一步适应连云港的产业结构调整。其次,所设置专业的技术含量较低。"技术含量"是指所设置专业在师资及实训设备等所含的技术成份。目前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所设置的专业呈现:文科专业多、管理专业多。究其原因:文科专业开办经费低、投入专业建设的经费少,而工科类专业开办成本高、设备投入经费高、实训实验技术要求高、"双师型"教师素质要求高,因此偏重文科专业也属正常。
  再次,优势特色专业建设是软肋。较强的产业集聚性是连云港地方经济的特色,这种高集聚性不仅要求专业设置要密切关注产业发展所需的技能人才,而且要求专业设置更应具备鲜明的产业特色,进而形成特色专业。连云港是水晶之都,也是我国的著名港口,新材料、新能源、装备制造、船舶修造、港口运输、旅游观光、海洋养殖等都是连云港重点发展的产业和特色产业,但在当地发展特色产业之际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还没有形成与特色产业对应的特色专业。这与缺乏专业建设定位、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衔接性欠佳密切相关。
  三、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与地方经济适应性的对策分析
  (一)满足多方需要,提高专业的适应性
  第一,应该满足地方政府的需要。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由地方政府投资,学院的首要任务是服务地方政府,学院应该严格遵守党的教育方针,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真正实现培养更多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第二,应该满足企业的需要。市场经济时代企业通过市场招聘员工,企业拥有用人的自主权、决定权,企业只会录用适合企业需要的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如果还按原来自我制定的标准培养学生,就无法满足企业的需要、就业率肯定低,因此学校必须深入企业调研人才需求,明确各类人才培养标准,由此制定培养目标及各类人才的培养计划,并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始终,这样才能培养出企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
  第三,满足生源市场的需要。高职院校的生存价值是满足社会需要,因此只有密切关注善变的社会需要,才能及时调整专业建设以应对新的经济需要。随着大众化教育的普及,高职院校就应该顾及家长和学生的各种需要,然而这种生源需要与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要常常无法一致,因为家长和学生不一定喜欢地方经济急需专业,反而可能热捧已经饱和或就业率低的专业。因此,高职院校既要考虑企业需要,还要兼顾家长和学生的需求。
  第四,满足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只有维持专业的相对稳定,才能满足高职院校的发展需要。如果专业无法相对稳定,那么形成高水平、结构合理的专业教师团队就十分困难,形成鲜明的特色专业更是空谈,高的教育质量也就无法实现。然而,满足企业需要是高职院校的根本,企业需要不是一成不变的,这样就形成一对矛盾体,解决该矛盾的最佳方法是在相对稳定的专业大类下增设专业方向。
  (二)及时进行专业开发,提高专业的针对性
  高职院校只有在充分进行地方宏观经济、人才市场、受教育者、职业能力及教学等分析之后才能开发新专业。
  第一,设置新专业时应该对地方宏观经济作出分析。要充分了解周边及本地的经济模式,了解产业结构及其调整,了解就业形势和劳动力结构的发展现状,经过分析初步掌握周边和本地宏观经济的基本格局,挖掘出待发展的朝阳产业及待调整处理的夕阳产业,与朝阳产业相关的专业应该大力开发、充分设置,与夕阳产业相关的专业应该缩减甚至取消。
  第二,设置新专业时应该对人才市场进行分析。一是要分析新生劳动力市场;二是要及时掌握人才市场供需关系,由供需关系获得供不应求、供过于求的职业,应该重点开发并充分设置与紧缺职业相应的专业,缩减甚至取消与供过于求职业相应的专业;三是要分析教育市场,只有充分熟悉本地高职教育的现状,才能开发建设具有特色的专业。因此,高职院校调整和设置专业时,必须依据当地人才市场的需求并结合自己的办学条件。
  第三,设置新专业时应该对受教育者进行分析。满足需要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出发点,这种需要包括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的个人需要。职业发展是人的基本发展,急剧变化的职业结构促使就业观念发生巨变。因此,高职院校设置专业时,要充分考虑受教育者适应职业变化及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做到"以人为本",真正满足受教育者的各种合理需要。
  第四,设置新专业时应该对职业能力进行分析。职业能力分析时要充分听取企业人员的建议,特别是基层一线负责人(流水线线长、加工车间工段长、连锁超市店长等)、企业人力资源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总设计师等的意见。一线负责人具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能准确直观描述职业的各种要求;其他人员能充分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国内外最新发展动态。开发职业能力的最佳方法是将两者意见有机结合起来。设置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专业时,高职院校领导、课程专家、教师要进行多方调研和实地考察,与行业专家及前述企业人员一起分析职业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进行职业能力分析不仅要考虑当前,更要考虑今后的发展,这样才能保证高职院校所设置的专业能满足地方经济的发展需要。
  第五,设置新专业时应该进行教学分析。设置专业的重要环节是进行教学分析,教学分析是在前述四项分析基础上对教学条件和专业课程进行的分析,教学分析是确保专业正常运行的前提。将职业能力分析所获职业技能全部转化成知识点并将知识点组成新课程是教学分析的关键内容。教学分析还要进行教学条件、教师能力和学员水平的分析,教学条件包括教学组织机构、管理系统、教学大纲、教材、教辅材料、实习实训场所、必备设备等,教学分析的重点是分析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而确定专业学制和课程设计的必要条件是学员水平,由此应该对学员的品行、专业技能、文化教育进行慎密分析。所有这些分析都是为了满足专业教学的需要。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建设的质量
  专业建设的最终执行者是教师,教师的素质及能力直接影响专业建设质量,因此要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就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