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物理教师都会在有意无意间持有不同的阅读观。例如“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纸上得来终觉浅”“尽信书不如无书”等信念,都在思想深处决定着物理教师对阅读的认识,进而左右阅读行为。譬如,教材与教学、教材与课标、教材与非教材究竟是什么关系?某种教材在多大程度上拥有合理性与合法性?如何有计划地为学生开列书单?诸如此类问题都需要物理教师阅读哲学的思考。 笔者认为,教材等阅读材料作为一种文本,传统的“作者中心”文本观念亟待改变,我们通过阅读哲学的思考理解阅读材料的独立性。正如巴尔特所说,传统的文本观念里,“作者是文本的主人,而文本只是作者思想的延伸和派生物,文本始终处于受支配的被动地位”。而在文本中心的视角下,“读者可以有自己的读法,不必受作者制约,也不必看批评家眼色,从而在实际的阅读中摆脱了作者和批评家的权威而获得了一种全新的阅读自由”[8]。这一理论对物理教师阅读的启示在于,教师需要从作者那里索回教材等阅读材料的解释权,文本不再是编著者的附属物,拥有了独立的地位。这样教师就从阅读观念上跳出“揣摩专家意图”的泥淖,从而走上批判地、创造性地阅读文本,使用教材的道路。而这也正是提升物理教师阅读素养的题中之义。 参考文献: [1]李余仙,王晶莹.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项目概述[J].世界教育信息,2011(11). [2]常生龙.读书,改变物理课堂[J].物理教学,2013(2). [3]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组委会.大学物理课程报告论坛文集2007[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4]曹则贤.物理学咬文嚼字开篇词[J].物理,2007(7). [5]孙培青,杜成宪.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曾国藩.曾国藩全集·家书(一)[M].长沙:岳麓书社,1985. [7]杨宝山.我国基础教育教材的建设:历程与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0(11). [8]钟晓文.“作者之死”之后——论艺术文本的独立性[J].龙岩学院学报,2005(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