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在本质上是利益相关者及其相互关系的联结。作为追求不同利益的独立行为主体,政府、院校、企业、学生等基于各自的价值取向,对职业教育提出了不同的价值诉求与发展主张,也因此不可避免地形成了矛盾冲突。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可以看作是这些利益相关者为实现各自需求而进行价值选择与博弈的过程。
一、价值冲突:职业教育矛盾冲突的根源
所谓价值取向,是指社会主体基于自身价值观而持有的基本价值态度、价值立场及在思想、行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一种价值偏好如经长久演变而成为一项影响重大的广泛信念,便可称之为价值取向。”[1]职业教育涉及的群体层次复杂、类别多样,不同利益相关者基于各自的利益诉求,形成了特征鲜明的价值取向。
(一)政府:绩效发展观
政府作为国家利益的代表,是当前职业教育的主要投资者与管理者。其发展职业教育的动力,主要源于维系国家经济增长、政治稳定、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教育协调发展等需要。作为一类组织或利益集团,其遵循的是一种“绩效发展观”。这里,“绩”指业绩,“效”指效率、效果。从管理学的角度,“绩效”是组织期望得到的结果[2]。政府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期望,是在投入既定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按照一定标准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开发人力资源潜力,实现教育公平,最大可能地发挥对政治、经济、文化的促进作用。就可检验标准而言,其更多关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数量规模及在教育结构中所占比例等。这种价值观、发展观实际上是注重整体效益而忽视个人利益,强调物质增长、数量增长而忽视人的发展因素。当前,国家强调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在一定意义上是对这种既有绩效观的反思与批判。
(二)企业:产品质量观
作为实际消费者,企业关注的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最终质量,遵循的是“产品质量观”,主要看毕业生能否满足企业需要,是否适应岗位要求。其评价标准是毕业生满意度,涉及职业学校学生的技能水平、专业对口情况、岗位适应性、爱岗敬业程度等,最终落实到为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鉴于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行业企业发育不完善,职校毕业生所对应岗位层次较低的实际状况,企业更注重员工的服从性、岗位对应性、就职稳定性,而较少关注其创新能力和生涯发展能力的培养。
(三)学校:需求导向观
作为一类组织,职业学校存在的价值就是满足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满足求学者技能习得、个性发展的需要。现实中,职业学校往往偏重前者而忽视或无暇顾及后者。“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体现了职业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价值取向。其评价标准往往是人才培养规格、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与当地产业特征、经济结构的契合度。这一导向下,职业学校发展虽然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经济发展的需要,但也容易导致片面发展甚至畸形发展。
(四)学生:个人本位观
学生所持的是一种个人本位的价值观,但往往单纯从个体出发,强调个性发展,而忽略了教育的整体性。
此外,出于不同的视角和参照标准,职业教育还被研究者们赋予了诸如目标适切观、技术本位观、能力本位观、素质本位观等价值观念[3][4][5]。由于利益视角不同,这些价值期许常常是相互抵触、矛盾的。比如,学校教育传授的知识、技能需要一定时间的检验与沉淀,往往与不断更新变化的技术技能知识及岗位需求有一定距离,而企业、社会需要技能人才具备与岗位现场直接对接的技术技能,实现所谓“零距离”;为便于教学,学校往往设计统一的课程、教材,整齐划一地实施教学与管理,而学生往往希望得到更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指导;学生都乐于寻求更好的工作岗位、薪酬待遇与技能提升机会,企业则希望员工就职具有稳定性;政府一方面要求学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呼吁毕业生爱岗敬业,遵守职业规范、职业纪律,另一方面又为了提高就业率,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宣传“先就业后择业”,等等。这些矛盾、冲突得不到缓解,就不能有效协调社会、组织、个体的利益需求,无法形成价值共识,难以形成合力,推动职业教育及其利益相关者的和谐发展。
二、权力冲突:职业教育矛盾冲突的表现
价值取向上的冲突,直接导致了利益冲突。而从根源上,权力斗争是教育改革过程中利益冲突的主要表现。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与控制相关的能力,既包括控制他人行为的能力,也包括避免被他人控制的能力,这种控制概念隐藏着获得相对利益的企图[6]。在教育方面,主要表现为对知识、信息的控制,对文化的控制,进而在经济、政治及社会影响方面获益。
教育与权力之间的关系特殊而紧密。一方面,掌握权力、资源和话语权的统治阶层及其利益集团通过教育工具,传播有利于维护自身统治的知识、理念,以达到影响、控制被统治阶层的目的;另一方面,普通群体、公民个人等则期望通过接受适当的教育,掌握知识、信息,不断提升自身的认知、判断与选择能力,进而形成从他人控制中获得自由的能力。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不同群体同样试图通过掌握或影响教育权力,使职业教育朝着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
(一)知识控制
知识是影响人们认识、了解事物,并作出判断和选择的根本要素。知识、信息及以此为基础形成的信仰、观念,是人们认识经济、政治、文化、道德问题并作出决定的基础。对知识的控制是权力的一个重要来源,而教育是实现知识控制的有效手段。
教育机构作为知识的主要传播媒介,历来是各利益集团极力争取的阵地。通过各种手段对教育施加影响,籍此向民众传播符合其利益需要的价值标准、观念和信息。比如,政治家希望学校传授支持他们政治立场的价值观念;企业希望学校传授符合其经济利益的知识、技能、职业文化及道德观念;社会机构则期望学校传递有关公民道德、集体意识、社会安全等规范;学生及其家庭需要学校提供生存与发展的知识、技能,并获得进入劳动市场和职业社会的平等机会,形成生涯发展能力,以及保护自身政治、经济权利的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