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教师都在努力构建高效课堂的模式,我们大新县民族希望中学也不例外,自2011年下半学期起着手探索实施高效课堂的模式,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究竟什么才算是真正的高效课堂?怎样才能探索出适合班级学情、适合校情的模式以适应当前教改的需要?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素质?这些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下面我就从一节课谈谈我在探索过程的一点体会。什么是高效课堂呢?我觉得在构建历史高效课堂的过程中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高效的课堂。从“高效”的字面理解来看就是课堂的高质量,有效率。有的老师在谈“高效课堂”时说:“高效课堂”就是教师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学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与能力,得到情感价值的体验;又有的说:“高效课堂就是在有效的时间里,采取恰当的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人人参与课堂教学,获取有效的知识与能力”。我对高效课堂是这样理解:“教师在课堂45分钟教学过程中,实现学习目标最大化和最优化。”也就是将新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最大化、最优化。怎样才能打造高效课堂呢?我认为主要从三个方面人手:即课前、课中、课后。下面我就从《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为例说明。
一、课前。课前的准备过程,老师要充分解读本课的教学三维目标,根据学情设计教学过程,以实现学习目标的最大化。根据孔子的因材施教理论,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应是根据知识的难易度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的。对于这节课的内容我首先从本章的标题人手,根据三维目标编写导案并提前印发给学生,先让学生大体了解以下内容:1、中外的交往史实: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经过及意义。2、中外的冲突史实:戚继光抗倭及葡萄牙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让学生了解戚继光抗倭的背景、经过及结果。通过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实现高效率的课堂效果。
二、课中。就是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所使用的教学策略,实现课前的教学设计。一节课一般由出示课程学习目标、教学重难点、问题设计、自主学习、问题点拨、合作探究、课堂展示、课堂质疑、巩固训练等几个组成部分构成。在课堂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独学、对学及群学方式,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议、练的内容,以保证教学各个环节的时间的高效运营。同时注意设置有效的课堂提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充分体现分层教学以使每一个学生受益。如:通过阅读课文的导入框有关三宝垄、三宝山、三宝亭等故事引发思考郑和怎样远航?能成功远航的原因?阅读课文P97小字部分内容思考葡萄牙是通过什么方式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谈谈自己的看法。在小组学习中,大胆培养小老师,让他们主持课堂探究、展示、质疑、解答及点评,教师巡回检查督促每位学生参与合作探究、相互提问及提出本组质疑情况,适当解决学生难于解决的问题。强调课堂上每一个探究活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得拖沓。教师要在课堂上有效控制时间,使课堂45分钟产生最大的效益。教学手段上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方式来展示郑和下西洋路线,播放戚继光抗倭片断视频,使学生对历史有一个直观的感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大大提高课堂效率。通过课堂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真正理解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经过及意义;戚继光抗倭的背景、经过、结果及意义。在情感教育中实现“读史使人明志”。通过质疑、拓展延伸正确评价郑和、戚继光,从而学习他们吃苦耐劳、英勇无畏、深明大义、心系百姓安危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课后。反思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加深对学习目标的理解。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课后的巩固训练情况,对不缴作业的学生,找学生谈话,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对于在习题训练中高频率出现的问题要进行思考,反思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以促进以后更好的教学。导案设计的过程中要努力做到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方法以实现高效的目标。一节课后,要形成学生写学习反思,教师写教学反思的良好习惯,实现真正的高效历史课堂。
总之,“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只有通过对高效课堂模式的积极探索,我们的课堂效率才能不断提高。在构建历史高效课堂中,我们要不断完善历史教学模式,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素养,让“满堂灌”真正成为历史,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感到乐趣,学到更多的知识,得到更好的情感熏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