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用设计问题创设情境。
一个巧妙的设问,是一支点燃学生对话欲望的火把。例如在教学苏教版《李时珍夜宿古寺》时,让学生呼读课题后抓住课题质疑:“李时珍为什么要夜宿古寺?”、“他在古寺会做些什么?”......这些问题便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了学生和文本、老师、学生之间对话的欲望。有时教师也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的对话热情。
4、以设计活动创设情境。
把表演引进阅读教学,如“演一演”、“做一做”、“唱一唱”、“画一画”等活动形式,均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对话的积极性。
(三)、教师要善于设置对话话题。
小学语文课堂对话教学中,文本只是一个提供话题的案例,而非教学的全部内容。对话有三要素:听者、讲者和话题。话题确立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能否被调动起来,进而影响话题能否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下去。为此,教师设置的对话话题应具备以下特征:
1、科学性: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生活世界,使他们有话可说。
2、趣味性:要适应学生求新、求异、求奇的心理,善于标新立异、另辟蹊径,激发起学生对话、交流、探究的兴趣。
3、综合性:要注意语文知识的整合及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知识的综合,培养学生综合、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开放性:语文与生活同在,语文教师应有大语文观,话题的设置不能仅囿于语文教材,而应在生活的海洋中撷取,给学生留有发挥和拓展的空间。
5、启发性:话题的设置要能开启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使他们在思考和对话中闪现出智慧的火花。
6、时代性: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关注文化,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有位老师教《长城》一课,一开始让孩子们听《长城长》这首歌,然后让他们谈感受。在此基础上出示三句话:“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建成这样伟大的长城!”、“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别的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太伟大了!”,然后教师让学生猜猜这些话分别是谁说的--学生当然猜不着。于是老师告诉他们这三个人分别是尼克松、叶利钦和拉宾。听了老师的介绍,学生感到很惊讶,此刻,他们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期待:为什么长城在这些政治家心目中地位那么高?长城究竟伟大在哪里呢?这样,阅读期待、欲望产生了,学生就能很自觉地投入到与文本对话中去。这位老师在课的伊始,便合理地利用好学生的“阅读期待”,引起他们内心真实而强烈的冲突,成功地引发孩子们强烈的阅读欲望。
通过这样的话题设置,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在的对话欲和表现欲,使他们在充沛的感情投入和兴奋状态中,不知不觉地汲取知识,增长智慧。
(四)、教师要认真地组织学生全体参与课堂对话,促进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
语文课堂对话教学关注的是全体学生,教师要鼓励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对话中来,在对话过程中各抒己见、彼此对话、相互交流。通过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在教师创设课堂情境中,学习、交流、讨论、争论、比较,从而达到教与学的双重目的。
如在教《赤壁之战》时,在学生充分感知了课文之后,可以创设这样一个对话情境:赤壁之战取得了胜利,孙权非常高兴,举行了一个庆功会,感谢诸位爱将,老师就做孙权,你们就是众将领,你们说我应向谁敬酒呢?学生有的说应向周瑜敬酒,是他采用了正确的火攻计策;有的说应向诸葛亮敬酒,是他借到了东风,使计策得以实施;有的说应向黄盖敬酒,他为了不让曹操生疑,而使了苦肉计......
对话教学代表着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让我们走近语文课堂对话教学,在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语文教学风格,把学生从被动世界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对话中丰富知识、增长见识、感知自我,成长为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富有对话理性和合作精神的现代人。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2年
[2]史丽梅.《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的误区及对策》[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年
[3]林彦达.《小学语文全面对话课堂教学模式的初步探索》[J].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11年
[4]吴新根.《语文对话教学实践的反思》[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年
[5]汪禄应.《关于构建对话型语文教学模式的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3年
[6]陈顺洁.华卜泉.《对话教学:概念与要素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