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探索

时间:2013-09-10 13:31 点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教学工作肩负双重使命:传授知识,塑造世界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工科院校学生的教育规划、培养目标有其特殊性,注重对行动能力和实践效果的追求,基于此,会有忽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情绪和倾向。实际教学中,应在正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涉及、综合哲学的一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理论和学说,是对人类思想精华的总结和再思考,从而也成为提高高校大学生文化素养,帮助其塑造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对于工科院校学生来说,其培养体系和职业规划都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类别学生的特殊性,因而其求知需求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如何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的教学实效性,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是该课教师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应对挑战,分析问题,找到合理的解决途径,是负责传授“原理课”这一重要知识体系的教师应有的教育理想和职业精神。
 
  1了解学生求知需求
 
  工科学生是将来要从事工程实践的高层次人才,未来的实践需要影响和决定着他们的知识体系建构和行为方式养成,并以此影响到他们对某门课程、某类知识的接纳态度和学习热情。为切实提高他们学习“原理课”的主动性,就不能流于表面、刻板的说教,而要从与他们学习、思想实际密切相关的问题入手,了解其求知需求。虽然是“原理课”教师,但面对课堂上的工科学生,为互相了解,彼此信任,建立共同语言,提高教学实效性,笔者通常都会从他们的现实学习生活出发,非常用心地与他们进行关于教育培养、职业定位、思维定势等方面问题的深度交流和深入分析,以此了解其求知需求,表达自己对他们现实的学习、思想状况的关心和理解。在产生共同感知、具备共同语言的基础上,根据其求知需求,进一步引导他们的“原理课”学习。
 
  1.1工科学生的教育培养和职业定位
 
  工科学生的教育培养内容与方式与工科专业的学科特征和专业要求密切相关。简单地说,工科专业就是以研究应用技术和生产工艺为方向和目的的专业门类。工科专业知识以数学、物理学、化学等自然科学原理为基础,综合各种应用科学,结合生产实践中的经验、技能,是兼具科学性和应用性的知识体系,这也是工科学生为成为合格的生产建设人才所需要掌握的教育内容。工科专业不同于自然科学专业和人文科学专业,其知识体系和培养模式都注重应用、创新,其目的是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现实操作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工科学生在学期间,就是要接受这种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生产技能训练,成为符合工科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合格人才。
 
  工科学生是要成为未来工程师的受教育群体,工程师是工程活动的主导者。工科学生的职业定位就是:在未来的工程技术活动中,成为对活动方式和活动过程进行设计、控制、操作的工程师。工程是一种以物质创造为使命的实践活动,是“把数学和科学技术知识应用于规划、研制、加工、试验和创建人工系统的活动和结果,有时又指关于这种活动的专门学科”。①在工程实践中,实践主体即工程师从现实条件出发,利用现有的物质存在和物质条件,通过自身的设计技能和操作技艺,对现存的物质要素进行改造、重组、变更,创造新的物质存在,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工程的最终追求就是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创造出更多、更适宜的人工物,因此工程实践要接受效率、效益、效用等指标的要求和考量,社会也对工程实践寄予高物质效应的期求。
 
  1.2工科学生惯有的思维定势
 
  工科学生被寄望于将来从事能够有效创建人工物、为社会带来物质效益的工程实践活动,因此在他们的培养体系中,需要接受规范的、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以培养他们的判断、设计、操作能力,显然这些学习和训练的设置都是非常必需和必要的。关键是在工科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是否也应把“原理课”等关乎思想意识形态的课程学习置于重要位置。
 
  工程实践在过程上强调行动方式的高效性,在结果上关注物质产出的丰富性。工程实践活动讲求效用、功利、效能,最成功的工程活动就是能以最有效的方式达到预期目的。为能高质量地承担这种有鲜明效能特征的造物实践,工科学生大都重视积累专业知识,强化专业技能,无论其学习成长经历,还是奋斗目标,都渗透和显示着这种追求。与此同时,有相当部分的学生认为自己将来的职业素质要求就是专业知识和技能。他们抱持这样的观念:工程实践从价值取向上看,是极力追求物质产出;从行动要素上看,是运用工具,作用于物质,创造新的物质存在,整个工程实践似乎与意识形态无关,在意识形态上是中立的。在这种思维定势下,一些工科学生会认为自己只要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即可,“原理课”可有可无,甚至会认为“原理课”是说教,只为拿学分才来学。
 
  以上交流分析的目的在于获取工科学生对于“原理课”的求知需求。这里所说的求知需求是指教师基于学生的特点和状况,对学生需要怎样学习“原理课”,应该给予他们什么样的“原理课”知识等问题的思考结果。在此基础上,就可以针对需求,设计合理的教学内容,逐步引导学生走入“原理课”。
 
  2引导学生走入“原理课”
 
  事实上,“原理课”能够为包括工科学生在内的当代大学生提供学习、生活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引。要使工科学生意识到并接受这一观念,更新其惯有的思维定势,就要根据其求知需求设计教学内容。首先需要将工科学生的学习、思想实际状况与“原理课”学习建立关联,引导学生走进“原理课”,对“原理课”产生探求的兴趣和热情。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