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文素质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意义
人文素质教育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陶冶他们的情操、健全他们的人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促进他们的全面和谐发展。其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事”。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教授指出,职业院校中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上的缺失,会使他们失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从而在激烈竞争中处于弱势。因此,人文素质教育必须成为现代职业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目前,大部分技工院校的班级管理是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为主。它存在如下特点:学生仅仅作为被管理者,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过于专制化,如班级制度、班干部选拔、班级活动组织等都由班主任来定夺,缺乏民主性;管理机制僵化,缺乏灵活性,只注重学生是否能够遵守学校纪律、班级考核是否达标等,很少考虑学生的真实想法、动机,忽视了学生发展的需要等;评价机制过于单一。同时,由于学生在班级生活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班集体缺乏个性和活力,学生的个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受到抑制,造成人格发展的不健全。因此,在班级管理中融入人文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它也是进行人文教育的最好、最有效的途径。做好班级的人文素质教育有利于学生获得人文精神的感染,升华人格,振奋精神,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提高对真、善、美的认识,使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认识人生、感悟自我、知行统一、塑造健全人格,为在校学好专业技能以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深厚的人文素质底蕴和坚实的文化基础。
人文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道德修养,包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责任和义务、职业纪律、职业作风等;第二,文化修养,包括文、史、哲、艺等知识;第三,审美素质,指正确的审美观念;第四,心理素质,指具有健全的人格心理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技工院校班级管理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
(一)更新教育观念,建立素质教育意识
教师是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最主要的实施者,人文素质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教师,它与教师的道德素质、教育思想、知识水平和教育能力有直接关联。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其人格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谈吐、行为、举止、习惯、风度、气质时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班主任既要有高深的学问造诣,又要有高尚的人文修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必须做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以自身的人文素养给予学生良好的熏陶,增加自身的人格影响力。在观念上,班主任要秉承人文精神去教育学生;在管理中,班主任应渗透和融合人文素质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班级人文素养的形成
1.班级文化建设展现人文精神
首先,要树立起良好的班风。良好的班风有助于弘扬正气,形成团结向上、和谐的氛围,还可以促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无规矩不成方圆”,班主任应该实行学生自主管理,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建立一套民主的、人性化的班级管理制度。如对于学生的操行评分,可以通过班干部会议,制定出一份班规,由各位班干负责考勤,登记早操、作业、纪律、劳动等各方面的加分和扣分情况,并由班长每周统计各人的操行分并予以公布,做到奖罚分明。此外,合理选拔班干部,形成班风建设的骨干力量,在班级中树立起好的榜样,倡导向榜样学习。班主任还要坚持不懈地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如尊敬师长、言谈举止要文明等,并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一些不良风气,比如:自由散漫,无组织纪律性;平时学习不努力,考试舞弊;同学之间讽刺、挖苦、嘲笑等等。人文素质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班主任在教育时应该多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给学生更多的尊重、关怀和信任。
2.班级教育渗透人文素质
在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相信学生的能力,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和独立思考的空间,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去参加各种实践活动,让他们体悟人文精神的内在涵义,增加他们行动的自觉性。班内可以通过展开各种活动(如主题班会、义务社会实践、素质拓展活动等)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其责任感和荣誉感、敬业精神、纪律观念和职业能力等。例如,可以在每周二下午开展主题班会活动,由学生自主设计活动方案,班主任从旁进行适当的指导。主题可以是“感恩的心”“诚信在我身边”“告别陋习,走向文明”“珍爱生命”等。每周日的晚上,班主任可以宣传人文知识,进行人文教育,形式可以是道德讲坛、诵读经典诗词、爱国主义歌曲联唱、爱心捐献活动等。用这种方式引导学生传承国学精华,吸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可以实现学生人文知识、人文素质的双提高,增进同学间的了解,融洽同学间的关系,建立起一个和谐文明的班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