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导师制起源于100多年前的牛津大学,之后在欧美的许多国家推广实施,并得到了不断完善。在我国,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国家和社会长期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而本科生导师制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形式,其价值和意义显得愈发重要,作为和“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重点建设院校之一的河南工业大学在2011年8月正式出台了《河南工业大学本专科生“导师制”试行条例》。在导师制实施的过程中,笔者对导师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提出导师制体系中的“三点一线”培养法,并应用于学生的指导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里所指的“三点一线”培养法的含义为:三点是指以导师制体系中的师生关系为基本点、以明确目标为出发点、以项目驱动为支撑点,一线是指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大学生这条主线。只有具备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坚定、明确的奋斗目标以及丰富的实践应用经验,才能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培养自信心和团队精神,最终将学生培养成为社会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一、导师制体系中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导师制的体系中,导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和普通的师生关系相比更为特殊和重要。导师既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传道授业解惑者,又是学生四年大学之路的引路人、支持者和见证者,是学生的精神依靠。
导师与学生之间师生关系的培养应该是从首次见面开始。下面,笔者将主要探讨实施导师制初期工作中容易被忽略的细节问题和新的方法,以期快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除了传统的查阅学生档案、与学生交谈等方式,为了更为详细、全方位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态,笔者制作了“大学生基本信息文档模板”,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表格和精心设计的调查问卷,主要通过5个方面获取学生的全面信息:1.个人基本信息;2.家庭背景;3.学习经历;4.调研题,以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生活状况、消费状态、心理状况、精神状态、学业目标与期望、人生理想等;5.近期生活照,学生附上一张分辨率较高的生活照,一来可以通过照片的样貌特征进一步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注重与其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二来可以加深印象,并时刻提醒作为导师的责任。
在首次见面后的一周内,首先架好相互交流与沟通的桥梁,建立公共邮箱、QQ群、飞信组,使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时掌握学生的动态;其次根据与学生当面交流时获取的信息和文档模板的填写情况,整理、分类并制作电子档案,并随时更新其中的信息;再次根据电子档案中的信息,对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明确首要解决的问题,为以后的工作开展指明方向。下面列举主要的典型问题:1.学习积极性不高,方向不明确,对所学专业不太满意;2.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不会合理安排时间,不会利用网络资源解决学习问题,实践动手能力差;3.对集体活动不热心,社团活动少,缺少知心朋友。
初期的工作烦琐但重要,是建立和谐融洽师生关系的良好开端,是迈出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通过文档模板的填写,学生深切感受到导师的真诚、付出、关心与重视;通过多层次、全方位的交流沟通平台,彻底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更容易也更愿意主动与导师交流,分享他们的想法与观点。接下来就是巩固期,许多文献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不再累述。亦师亦友、互尊互重的师生关系应该是一个较为完美的状态。
二、明确目标
当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融洽时,学生易于听从导师的安排、接受导师的指导。因此,本阶段的工作是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之上。
在大学期间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与努力方向十分重要,这是激励自我、奋斗不息的动力源泉,是每一个高素质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品质。这里所指的目标是一个综合的奋斗目标,它包括理论学习目标、实践能力目标、社交能力目标、考研或就业目标等。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或许可以通过主动或被动的方式,从任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处获得上述问题的答案,但这种信息的获取方式是随机的、不确定的,获取的信息也是不系统的,甚至是不完整的。而在导师制的体系中,导师角色的特殊性为上述问题提供了完美的解决方案。因为相比任课教师,导师对学生的了解更为全面,更有针对性;相比辅导员、班主任,导师在专业领域的造诣更深,更具权威性。具体做法是:在实践中开设四个专题,每个专题采用系列讲座、报告、讨论的形式,专题讲授者可以是导师本人、企业人员、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及有经验的高年级学生。专题的实施可以放在讨论室或者小型多媒体教室进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近距离的、直接的学习与交流环境。由于导师指导的学生数量有限,这样的方法更容易实施,也更有效果。四个专题分别为:
(一)本学科历史及发展方向
主要介绍和讨论的问题包括:本学科的发展历史、专业特点、课程设置、研究方向、就业领域,以及学习的方法和思路等。
(二)精通专业实践技能的必要性
主要介绍和讨论的问题包括:本科阶段开设的专业实践类课程,课程学习与实际应用的关系,实践技能的类别与方向,可以参加的培训与认证考试,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和具备的基本素质,提高实践技能的方法等。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可以深入探讨掌握一个集成开发环境、一门程序设计开发语言、一个数据库系统的必要性。
(三)个人活动、集体活动与社团的关系和作用
主要介绍和讨论的问题包括:为什么要参加集体活动,不热心集体活动的原因,社团的种类与作用,学习与课余活动的关系,社交能力的重要性,如何适应大学这个小社会,如何通过集体活动提高综合能力等。
(四)考研与就业
主要介绍和讨论的问题包括:考研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与选择,课程学习与考研之间的关系,专业技能与就业之间的关系,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考研大纲与考研课程分析与介绍,考研准备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及时间表,如何选择考研辅导班,考研院校的选择与目标的确定,考研复试技巧,公务员考试介绍,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
通过实践,上述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对本专业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和认识,树立了明确的目标,并能够合理地安排时间进行学习或者开展课外活动,学习效率和精神面貌有了明显改观。
三、项目驱动
在良好师生关系的保证下,在拥有明确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导师制体系中的项目驱动方式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就项目驱动方式的目标、特点、实施方法、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项目驱动方式的目标
1.强化专业课程中学习的理论知识。
2.使学生掌握专业实践技能。
3.明确技术学习路线,培养自动自发学习的习惯。
4.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增进师生情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