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激发学习兴趣,这不仅是新课标的需要,也是小学音乐教学的需要,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呢?
一、借助视觉激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切合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口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带入音乐的情境之中。
例如:在教唱歌曲《祖国祖国多美丽》时,先通过视频展示祖国的美景,配上悦耳的音乐,让学生欣赏,学生如临其境,这既可以激起学生的思维活动,体验祖国的壮丽和伟大,产生爱国的激情,同时也是一种形象思维训练。再如,在教学生学习歌曲《黄河大合唱》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黄河奔腾咆哮的视频,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黄河磅礴的气势和雄壮的吼声,更深刻地体验她象征着中华民族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通过创设情境,显示鲜明形象,引导学生在其中“感受美”,学会“鉴赏美”、“表达美”,从而激起学唱歌曲的浓厚兴趣。
另外,教师专注、投入示范的每一个动作、眼神也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我是小海军》时,把自己打扮成海军的样子,带上海军帽,拿着旗子打着旗语的情景,很快就把学生吸引住了,整个课堂变得非常的活跃。学生在有趣的学习中,也会产生对海军的崇拜之情,理解音乐的情感,感受歌曲的情绪。
二、依托听觉激趣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生的音乐实践是从“听”开始的。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可以在“听”字上下功夫。例如:《歌唱二小放牛郎》,这首歌源于一个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故事构思简洁,讲述的是王二小斗敌人的故事,故事告诉孩子,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要好好学习长大了好报效祖国。上课伊始,我这样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1943年的一天,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鬼子扫荡来了,八路军和干部们组织乡亲们转移。吴连长带着队伍做个包围圈等鬼子来钻。二小看到鬼子向乡亲们转移的方向走去,心里着急,就唱着放牛歌走了出来。鬼子看到了山坡上的二小,要二小为他们带路。二小牵着一头壮牛,就带着鬼子走了……”故事就这样开始了,孩子们被故事深深的吸引着,接着我马上把话题转入到音乐课堂中:“有位作曲家就根据刚才那个故事创作了《歌唱二小放牛郎》的歌曲,下面请听王二小是怎么和敌人斗智斗勇的。”通过故事语言引入课题,让孩子们体验故事的魅力,想象故事画面,再自然过渡到歌曲的学习中,由此产生对音乐作品的期待,并在期待中感悟音乐,体验歌曲的情绪。这样的故事能很好地撞击儿童的心灵,让故事渐入心智,帮助孩子有效地理解音乐作品。
对于小学生来说,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但持久性差,不可能长时间静听音乐,而故事始终有着很强的“诱惑力”。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运用讲故事手段,精心创设教学奇境,使课堂导人巧妙自然,然后再引导学生来唱、弹这首乐曲,学生便能兴致勃勃地重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了。
三、游戏表演激趣
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动”中进行音乐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节奏、韵律、强弱力度的感觉,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游戏在教学中有很大作用,它可使学生在轻松、活泼的“玩”中,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提高素质。因此,运用或自编的一些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竞争性的音乐游戏来丰富教学,可以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其乐融融。《步步高》是流传甚广的一首喜气洋洋、蓬勃向上的乐曲,欣赏这类乐曲时,可与律动同步进行。教师有意识地根据旋律的变化变换各种不同的律动:可以击掌,一拍一次;击掌加拍腿;拍腿加翻手腕;击掌加拍肩(左、右肩交替);还可以同座击掌,等等。引导学生自然地随着音乐节奏动起来,使音乐欣赏达到高潮,使全体学生都陶醉在音乐之中,收到极好的效果。
在教《歌唱二小放牛郎》时,我选择了几个个子较大的同学扮演“敌人”,选一个机灵、聪明的男生扮演“王二小”,而教师则担任有感情的旁白:在九月十六那天早上,王二小正在山坡上放牛,忽然来了一群敌人,这时敌人也发现了王二小……接下来,就是这几位同学在听了故事以后的即兴表演,从相遇到带进埋伏圈,直至壮烈牺牲,“小演员”们演得入情,同学们看得入神,也就在这演与看的过程中,学生对歌曲的情绪、演唱时的感情处理有了最深刻、最直观的了解,也更深刻地体会到小英雄王二小舍己为人的可贵精神,从而激发起他们对英雄的热爱和崇敬之心,产生以英雄为榜样、不断奋发的良好愿望。儿童一旦成为学习的主动角色,学习兴趣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
四、载歌载舞激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