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过程性评价的组织与管理。过程性评价涉及每门课程、每位教师,而且每门课程的评价指标各不相同。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面对这一熟悉而又陌生的领域,学校主要依托教师自身的研究力量,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过程性评价项目组,在每个年级的分布式领导模式下设立专门负责评价的项目组,以工作坊的形式,边实践边摸索,边设计评价流程;项目组成员分工推进自己所负责学科制订完善评价指标;督促教师按时完成评价,定期了解师生对评价的反馈,分享经验,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过程性评价进行奖励;等等。自始至终教师不仅参与评价,而且管理评价。 二、教学诊断体系的思考与实践 立足"质量检测是为了诊断教学中的问题,为改进教学服务"的思想,改革几年来,学校_直致力于建构有效促进学业进步和提高教学质量的诊断体系,从抓命题质量入手,逐步深化研究命题与考试管理流程、诊断数据分析、诊断数据的应用、诊断分析与教学改进,以及利用诊断促进教学变革等问题。 (一)阶段性诊断的价值与认识 首先,从检测到诊断,为教与学提供服务。过去,通过阶段性的检测了解教与学的实施情况,主要限于对全体学生总体情况的了解,主要参照的是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等几个指标;而对学生学业水平的判断,主要依靠其在群体中的位置比较,这只能提供一种较为模糊的印象和判断。教师并不真正了解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例如,弱势学科具体弱在哪里?是某部分知识有缺陷,还是某一种能力有欠缺?到底学习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考试得分一样的学生,其失分情况可能存在各自的问题。当学校定位于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的时候,阶段性的考试就需要从简单的检测转化为诊断,发挥阶段考试的诊断功能,因为只有诊断清楚,才能为教与学的改进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 其次,确保课程改革思想的落实。阶段性考试是课程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考试的价值观与课程设计的思想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才能从课程目标、课程标准到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评价方式形成完整的课程链条;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乃至每一门课程的教育功能才能真正落实到每一个课堂、每一位学生身上。同时,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通过改革评价,倒逼课堂教与学的方式和每一位教师教育行为的转变,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等能力的培养。每个学段的终结性考试,在学校课程的完整链条中,既是终结性评价,又是师生发现问题、调整和制订新学习计划的重要环节。 (二)研发诊断工具 诊断性评价的前提是要有科学、合理的诊断工具。过去,人们比较熟悉的是检测性考试和选拔性考试,那诊断性考试的试卷究竟是什么样的?第一,改变试卷结构,大幅压缩甚至取消选择题,试卷主要由主观题构成,力求在试卷中呈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过程,使隐藏的问题更容易显现出来。第二,要什么考什么,学校强调学生自学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中使用大量原创设计,设置问题情境,学生需要阅读有关材料,结合问题情境,运用现场所学知识和原有知识才能解决问题。第三,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引导学生高度重视课堂学习和平时学习,将课堂练习、平时测验等学习过与练习过的部分原题直接引入试卷。第四,遵从学什么考什么的原则,依据学生所学教材的内容、难度和课程标准细目中的主要知识和能力点进行试卷诊断。 (三)阶段性诊断的一般运行机制 首先,建立"专家命题制度"。在研发阶段性诊断工具的过程中,为确保命题的学术性和专业化,避免随意和盲目,学校尝试由校内外命题专家组建命题专家项目组,形成专家命题制度。命题专家组的成员,不仅要在该学科的学术领域有较高造诣,更要对学校新课程有较深的理解,以保障终结性评价考试能够真正与课程目标相匹配,对课程实施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 其次,形成阶段性诊断的标准化工作流程。依托专家命题制度,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学校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关于阶段性诊断的标准化工作流程:制订命题计划--研制命题蓝图--命制试卷--实施诊断--诊断数据分析与反馈--试卷质量评价。整个工作由教导处命题管理项目组负责,每一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 阶段性诊断时间定于每学期的第9周和第20周,命题工作一般在新学期开学两周内正式启动。命题过程中,专家项目组要进行多次研讨、打磨,最终才形成诊断试卷,于考试前一周提交给教导处,专人负责试卷保密、印刷、监管。诊断后,相关技术人员帮助完成数据的采集,教研组和任课教师负责诊断数据的分析及反馈。最后,教导处组织试卷质量的评价。 再次,从部分学科开始,逐步推开。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阶段性诊断是一个崭新的领域,考试又是课程实施的关键环节,在学生成长的三年时间里,每一次阶段性的考试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为降低风险,一方面,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进行专业指导;另一方面,从个别比较成熟的课程开始,聚集大家的力量,拿出一套诊断试卷进行研究;形成成熟的经验后,再推广到更多的课程和年级,最后推广到全校。专家命题制度培养了一批命题专家,通过对命题与试卷进行研究,教师全面把握课程的能力得到锻炼,学科素养得到全面提升,尤其是青年教师得到了快速成长。 (四)诊断数据的采集、分析与反馈 对教与学的分析,过去更多的是依赖教师的经验和主观感受,缺乏量化的数据。阶段性诊断可以提供更多的量化信息。为实现质量诊断分析的精细量化,学校与有关专业机构合作研发了"学生学业诊断与考试评价分析系统"。专家命题组首先研究考试命题蓝图和试卷的知识能力双向细目表。命题蓝图是对试卷的总体设计,体现命题组对某课程在某阶段主要教学任务和能力测试要点的理解;试卷的双向细目分析表,则对每道题、每个能力点的分值分布进行总体分析,确保考试成绩数据具体到每一小题和能力点。考试结束后,通过网络阅卷,采集每位学生在每个诊断的知识和能力组块的得分数据;在数据分析平台上,教师根据需求,可以对每一位学生、每一个知识和能力点、每一个教学班、不同层次的学生等进行各种精细化的统计分析。 平台可实现学生学业的个性化分析,也可以用于教学质量分析、试卷命制质量分析等。在学生个性化分析方面,该分析平台可自动提供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直观的图形,学生对各学科的学习情况一目了然,其学业的优势和劣势清晰呈现。系统平台还可以记录学生的成绩变化情况,观察学生各学科的学习是否稳定,是否进步或退步。针对学科考试情况,该分析平台还可提供学科难度曲线、学科总分分布、学科结构分析、学科试题分析、学科试题难度区分度分析等,可从多角度全方位了解每一门课程的考试情况,便于教师分析学情,有针对性地采取改进措施。从试卷命题角度,可以通过难易度、区分度分析,了解试卷命制的基本情况,对试卷的质量作出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