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学名著是经受过历史检验且大众公认的经典作品,它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对人的成长有深远的影响。可以说,一个人是否有开阔的视野、健康的情感、深厚的文化底蕴、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他是否在青少年时期阅读过大量名著有很大关系。目前初中学生名著阅读的意识不强,阅读习惯没有养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解决这一问题,抓好初中生名著阅读,教师首先要精选阅读书目,要传授阅读方法,还要组织学生采用各种形式交流阅读体会。
[关键词] 名著阅读;语文素养;阅读方法;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中明确提出,学生初中阶段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应读两到三本名著。同时,近年来各地中考与高考也加强了对名著知识的考核。因此,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应试成绩,语文教师要对名著阅读有足够的认识,摆正名著阅读的位置,落实好加强名著阅读的措施。
一、初中生名著阅读现状及原因
当下的初中生名著阅读情况令人堪忧。
1.学生们的名著阅读意识并不强,阅读习惯没也有养成,真正能在课外自觉阅读名著的学生只是极少数。
2.尽管教材中推荐的名著阅读率尚可,但学生对教师平时推荐的其他课外名著往往涉猎不多。
3.名著阅读质量不高,大多数学生只关注故事情节,常常对的作品思想内涵和艺术形式不求甚解;
4.许多学生缺乏毅力,往往随兴趣决定是否继续阅读,只有少量的学生能看完全书。
5.不少学生阅读目的停留在应付检查、应付考试上,没有正视名著阅读的意义,忽视了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造成当前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以下几点:(1)社会的因素。快餐文化(如各种杂志报纸、网络媒体等)的流行挤占了学生名著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快餐文化强调短小、迅速、轻松,远比厚重的名著更能吸引年轻人。(2)教学实际的因素。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各科教师纷纷挤占、瓜分学生有限的时间,部分学校和语文教师没有重视名著阅读。(3)家庭的因素。相对于城市,农村学生的家长自身文化素质大多不高,甚至许多家长从未读完过一本名著,对子女进行名著阅读引导也就无从谈起。同时,农村学生的家长大多只关心分数,对名著阅读不关心。另外,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缺少磨炼,很少愿意静下心来阅读名著。
二、初中生名著阅读指导
关于学生的课外阅读,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里强调,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但“建议”接着又说道:“这些要求相对于目前的语文学习现状还只是一个理想。”学生名著阅读实际情况是严峻的,但只要学校合理倡导,教师恰当指导,家庭有效熏陶,学生不仅会喜欢读书,而且会读书、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理想就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了。
1.要指导学生精选读物
语文教师应熟悉地掌握学生初中三年要读哪些名著,每一学期要读哪几本书,这些名著中哪些是必读书,哪些是选读书。要根据课标和教材的内容与教学进度,对学生的名著阅读进行统筹安排。这样,学生就不会因盲目阅读而浪费精力,更不会因读了不适宜的读物而使身心受损。教师应当把在教材“名著导读”栏目中出现的名著定为必读书,这样,学生初中三年的必读书就有:《爱的教育》《繁星》《春水》《昆虫记》《鲁滨孙漂流记》《朝花夕拾》《伊索寓言》《骆驼祥子》《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同时,教师还可以给学推荐选读书,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阅读。选读书每学期应当控制在2至4本,值得参考的选读名著可以是:《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儒林外史》《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老人与海》等。另外还可以增加一些人文类及科学类的书籍供学生选择,如《汉字王国》《论语译注》《科学的旅程》《数学家的眼光》等。
教师要帮助学生有序地安排阅读,这是名著阅读能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学期至少读三本名著,以月份为单位,每月读一本,在学期的前三个月内完成。寒假要求学生至少阅读一本,暑假两本。由于七八年级学生的学习任务稍轻,阅读需求很大,学校还可以每周安排两节阅读课供学生阅读名著,同时学生还可利用晚自习继续阅读。而九年级学生学习任务稍重,教师则要引导他们挤出时间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