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堂作文是学生写作的一大难点,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内完成一篇作文,对于写作能力一般的学生而言是个不小的考验。当学生步入初中时,小学语文习作的各种教学模式已经让他们从心理上产生了一定的疲乏,加上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厌学、抵触情绪应时而生,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对于随堂作文教学,以往的一些指导方式过于陈旧,不能适应学生的需求,而教师的帮助和指导又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因此,更新教师的指导方式,从多个方面优化随堂作文教学指导方法已是势在必行。
[关键词] 随堂作文;课堂教学;写作指导;教学优化
一、初中生写作基本现状
现在的初中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已经对一些文体的写作到了“驾轻就熟”的地步,无论什么命题,他们都能凑出几百个字来忽悠老师。教师不仔细看,还找不出大的毛病。这种习作最大的“特点”就是换个角色、换个场地、换个题目也能凑和着用。这种写作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内容虚假、夸张,不符合事实。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不少学生都认为作文只是写给老师看的,只要能应付老师就算行;再则他们认为写作是做作业而已,与事实符不符合没什么关系。这是长期困扰作文教学的一个顽症,严重阻碍了作文教学和写作训练。
二是内容贫乏,缺乏创新、想象。初中生之所以会这样,无非是缺乏生活经历。一成不变的生活让他们失去了最基本的想象能力,思维枯竭的情况下无法用生动的文字去形描绘多彩的生活。
三是语病、错别字、标点符号错误较多。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首先就是部分学生行文不严谨,容易犯这样那样的小错误;其次是部分学生经常上网,习惯网络用语,在平时的网络交流中习惯了同音字代替,标点符号有时候根本就没有;最后还有一部分学生是因为基础差,有时候连自己错在哪儿都不知道。
二、做好作文“前”指导
作文“前”指导是针对传统的作文指导提出来的,是要让学生宣泄内心的情感,把生活中关心的事反映出来,完成真实的创作。传统的作文教学注重的是学生写成文章以后的教学辅导工作,依赖于学生开始写作时的理性思考。学生的观察能力得不到培养,没有写作兴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写作倦怠。作文“前”指导致力于学生写文章之前的教学诱导过程,致力于学生思维的发散,致力于教给学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摄取生活素材的方法,致力于引导学生写作酝酿时的感情积聚。它通过教师在课堂上设计一个具有科学性、趣味性、系统性的“生活场景”,吸引学生激情参与,诱导他们观察“生活场景”的细节,用心获得真切的体验,并用简略的文字加以“摄取”,然后再写作成文。
以“我永远的天空”写作为例,许多学生看到题目却不知从何下笔。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天空在此不仅仅是我们头顶的蓝天,还可以是生活学习的领域,或者喜欢的学科知识等。学生们恍然大悟,“爸爸,我永远的天空”“母校,我永远的天空”“理想,我永远的天空”等题目就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了。题目有了,那就是该确定自己的作文中心。这时,就需要学生去思考为什么是永远的天空。学生在思考的时候,教师可以顺势提醒:“天空”是高高在上,是包围着我们,保护着我们……“永远的天空”,可见这片天空的重要性,什么事情使你感受到这片天空对你的重要……在教师不断发问的过程中,学生就已经在脑海里高速搜索着生活中的素材,接下来便可以自己构思写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