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各学科高考试卷中具有考查学生批判精神立意的试题所占比例逐年增大,本文在对以考查学生批判精神立意的试题作个案分析的基础上,对现行教学应如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解题思维,进行一些理性思考。
关键词:课堂教学;学生;批判精神;理论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主题,然而,环顾中小学创新教育的微观层面研究,还仅停留于浅表层次,更多的是固守“应试”阵地以“静”观其变。
理性地审视一下目前中小学的“应试”之策,实际上已经无法“应”迅猛发展中的“试”的要求了。所以,我们要以积极心态去迎接时代的挑战,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对宏观层面创新教育理论、政策的学习,对中观层面创新教育基本模式、基本原则、特点、方法、途径的思考,以及对过去教育教学成功与失误的反思,脚踏实地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寻找一些切入点去探索具体的“创新”问题,即从微观层面就某个角度进行系列化的个案研究,使创新教育研究真正地走出象牙塔,走到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操作层面来。
二、以批判性精神立意的高考试题分析
基础教育领域最具导向意义的高考,十多年来各科试卷中具有创新意味的试题所占比例逐年增大。限于篇幅,本文仅就近年来高考历史试卷中以考查学生批判精神立意的试题作一点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对现行中学学科课程教学应如何应对,进行一些思考。
以考查“发展了的社会历史认识”的试题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历史高考试题中就开始频繁亮相。如2000年全国“3+2”历史试卷第41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郑和下西洋与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远航在目的与性质、历史影响方面的差异,分析明清时期我国远航事业与西方相比从先进转化为落后的原因。
教师要理性地向学生撩开一直笼罩在那段历史上的面纱,还那段历史的本来面貌,着眼于郑和下西洋真正的目的,并从中折射出腐朽封建专制大一统体制下的统治阶级那种“老死将至,其焰弥炽”背后所隐匿的“好大喜功且又胆小如鼠“的病态心迹。同时需要学生从东西方那时在航海规模上进行表象比较的背后,深入思考得出新航路开辟时每次航海虽然规模小,但从中折射出当时上升时期的新兴资产阶级为了开拓市场,谋取暴利而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精神。
三、问题解决的理论探讨
从上述例证的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求实创新”一直是十多年来高考学科命题的最高宗旨,命题越来越体现学科课程教育的真谛和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命题者站在时代的前沿,较好地发挥了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以考试命题中的“创新”来牵动全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改革、创新,因为只有掌握和理解了真实,才能真正认识社会和人生,命题着眼于此,用意深远,旨在引导中学教与学在知新、思新、创新层面上做文章。
当然,解决这种认识差距问题涉及的面很广,这里仅从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角度点作一点探讨。高考命题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核心层面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我们中小学教育领域由于长期以来在单纯功利主义趋动下的“应试”教学机制培养出的学生,缺乏有目的的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其批判性思维能力普遍较低。这种状况下的学生思维模式很难适应创新教育下选拔性高考试题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