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陶瓷釉下五彩装饰是陶瓷装饰艺术教学的重点课程,本文从陶瓷釉下五彩装饰的实践入手,针对课程教学需要,重点从传承与创新两个方面提出自己的见解,目的在于完善当下的陶瓷釉下五彩装饰教学。 关键词:陶瓷釉下五彩;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4-0252-01 陶瓷釉下五彩装饰作为瓷器装饰的一种形式,是指用金属氧化物在坯胎上描绘纹样,然后施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在烧成后的彩釉层面关系效果中是色料在釉色下面的彩绘瓷。绿色健康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釉下五彩装饰以无铅、铬之类的毒害的物质成为现代陶瓷装饰一个很好的载体,它清新淡雅的装饰风格也符合了中国人审美精神。也成为艺术高校陶瓷彩绘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方向。 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高校陶瓷釉下彩装饰的教学: 首先是对传统工艺的继承,千年积淀的工艺方法要求学生认真学习并熟练掌握。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的釉下五彩瓷装饰工艺,包含着优良的工艺思想和工艺技术,这些技术为一代代艺师所掌握,并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传统的釉下五彩瓷装饰工艺的基本程序是在上釉或没上釉的素烧坯胎上构图——勾线(墨线或色线)——分水——喷釉——烧成。当然釉下五彩瓷工艺操作的重要技法是勾线和分水,在素烧坯胎上勾勒线条和进行分水操作看起来并不复杂,但要做到熟练掌握并运用自如也极不容易。陶瓷艺术家们和教育者对这种产生的色调变化的线条和分水操作,表现出了很高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而学生们对这些能体现釉下五彩瓷装饰美的线条和分水,在学习时却力不从心。如果学生无法熟练掌握此工艺,那么勾勒形象轮廓表现能力,表现物象分水能力就无从谈起。所以学生必须熟练掌握此工艺技巧,才能用笔以神,分水以灵,心手合一,才能充分体现中国绘画美学讲究的含蓄、空灵、内在美,才能强化自然美的规律,使画面获得鲜明、生动、深邃的艺术效果;才能广泛汲取大自然带给人们内心深处的灵气,来表现人化的自然中无穷无尽的意味。 其次,釉下五彩的教学要强调对传统民族文化精神的继承。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精神是“体用一源”,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本源。 陶瓷的历史一路走来,有科技的进步带来的改进,有生活习惯或环境改变带来的嬗变,也有审美意识的演变,但是有一点没有改变,那就是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精神的继承和理解以及对于美的本质的追求。 那么,怎样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融入当代釉下五彩的创作中,使其精神乃至创作经久不息?首先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是创作者有一个什么样的心态来进行自己的艺术创作和创作出的东西所要表现的思想精神是什么。创作者创作出来的釉下五彩作品是为了牟取利润,还是表达内心的崇高信仰。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身后有五千年辉煌历史,它使我们生来就具有一股使命感,那不仅仅只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责任。作为一个教育者有责任把这种精神传承给每个莘莘学子。 当然,为了使这种精神得以传达,就需要在教学中让学生在经历陶瓷釉下五彩严格的传统形式临摹训练时,应从技法、造型和装饰上广泛吸取中国传统民族精神的精华,因为这些精华在中国大地上广为人知,容易被人所理解和接受,符合中国大众的审美要求。在釉下五彩创作时可依据学生自己的审美理想来精心选择题材、可根据传统形象提炼素材、按照美的法则艺术加工处理而成自己创作的艺术形式,它比现实美的形象更集中、更典型。使外在的现实生活内容经过学生内在心灵生活内容的过滤而物化为客观的艺术美的形象内容,传统民族文化精神以及美的本质就会应然而生。 再者,高校陶瓷釉下彩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应紧跟时代的步伐,根据社会对美术人才的需求,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教学理念。关于釉下五彩瓷的教学创新,应着重从两大方面来思考:一是釉下五彩瓷在工艺技术方面的创新突破;二是釉下五彩瓷在文化精神方面的创新。创新是艺术发展的要求。艺术要不断创新,大胆吸取新元素,这样才能符合人们不断发展的审美要求。而创新,不仅包括意识,也包括技术,抛开技术来谈艺术是不可取的。技术的进步会导致艺术的进步。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方法,如把现代艺术介入陶瓷釉下彩装饰,从审美来说,它更深化了作者的创作个性、审美认知和思想观念,具有更多的现代文化的精神内涵。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学生在创作釉下五彩作品时,可运用传统造型、传统工艺来制作,加之用现代设计元素阐释釉下五彩概念,使多种釉下五彩装饰艺术相结合。学生在创作釉下五彩作品时应借助传统釉下五彩瓷的技法、形式和审美,表现自己的理想、个性、情感、心理、意识和审美价值的作品形式。这种审美价值重视挖掘的主要不是客观世界,而是学生作为当代某一社会群体的内心世界。同时也要重视新的表现方法和新的表现形式,将暗示、隐喻、象征、联想、意象等手法视觉化,表现人的意识的流动和对这个世界和社会的多种认知。 陶瓷釉下彩装饰教育的推广能够促进我国陶瓷艺术发展。釉下五彩装饰教学理念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紧跟经济学论文社会发展的步伐,及时转变教学理念,才能因才施教,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宗登,张红颖.醴陵釉下五彩瓷的装饰艺术特征探析.中国陶瓷,2007年第十期. [2]朱展平.五彩瓷的继承与创新.陶瓷科学与艺术,201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