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建筑论文 >

深基坑支护结构变形监测技术(2)

时间:2014-10-28 11:45 点击:
开挖深度10米 1次/1d 1次/1d 1次/1d 1次/1d 底板浇筑后7天 1次/1d 1次/1d 1次/1d 1次/1d 底板浇筑后7~14天 1次/2d 1次/2d 1次/2d 1次/2d 底板浇筑后14~28天 1次/3d 1次/3d 1次/3d 1次/3d 底板浇筑后28天 1次/5d 1

  开挖深度≥10米 1次/1d 1次/1d 1次/1d 1次/1d

  底板浇筑后7天 1次/1d 1次/1d 1次/1d 1次/1d

  底板浇筑后7~14天 1次/2d 1次/2d 1次/2d 1次/2d

  底板浇筑后14~28天 1次/3d 1次/3d 1次/3d 1次/3d

  底板浇筑后28天 1次/5d 1次/5d 1次/5d 1次/5d

  图1监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

  3 监测方法

  3.1桩顶水平/垂直位移

  在基坑周边支护墙排桩冠梁上埋设22个位移观测点 (编号为:SP01~SP22,CZ01~CZ22) 。点位用一金属标志埋论文发表设于排桩顶部,监测其沉降及位移,了解基坑开挖过程中围护墙体顶部的变形。

  垂直位移监测,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规范要求,历次沉降变形监测是通过选择合适且适当的点做工作基准点,工作基准点与基准点联测一条闭合二等水准,由线路的工作点来测量各监测点的高程,各监测点高程初始值在监测工程前期两次测定(两次取平均),监测点本次高程减前次高程的差值为本次沉降量,本次高程减初始高程的差值为累计沉降量。监测点的高程误差相对基准点而言为±0.5mm。对于有代表性的点,经多次观测(3次以上)后,每期绘出沉降变形曲线图。

  水平位移监测,采用基准线法进行,如对某条基坑边,在该条边的两端远处各选定一稳固基准点A、B,固定基座A全站仪架设于A点,定向B点(固定占标),则A、B连线即为一条基准线。观测时,该条边上的各监测点设置测量觇板,由全站仪在觇板上读取各监测点至AB基准线的垂距E(4次取平均数),且各监测点初始E值在开挖之前进行两次测定,取两次E值的平均值为其初始值。

  3.2深层土体位移

  深层土体位移主要监测的是深层土体水平位移,采用TRC-CX-01F测斜仪测量,测斜管选用带测斜仪导槽直径为70的PVC管。测量时把测斜仪放至管底,并恒温一定时间,然后测斜仪自下而上每米测定一次(用静态应变仪)PVC套管在垂于基坑方向的倾斜应变值,直至管顶,并由计算机绘出各深度位移曲线图。

  3.3锚索拉力

  埋设的各应变计,出厂时厂方均提供其受力率定曲线。量测时,用配套频率仪连接各应变计导线,测出各应变计频率,通过计算换算成支撑应力。本项目采用TRC-MS-03B振弦式锚索测力计进行观测。

  4监测实例分析

  4.1监测程序

  护坡桩施工阶段每隔1~2天监测一次;施工开挖阶段每隔1~2天监测一次;底板浇筑回填阶段每隔3~5天监测一次;回填完成后观察期7天监测一次,连续2~3次,测终值。

  4.2 监测结果

  深层土体位移、桩体变形、锚索应力的最大值均未超过设计的预警值,其深层土体位移、桩体变形的最大值分析对比如下:

  4.2.1 深层土体位移最大值见下表,CXO1/CX04位移时程曲线如图2、3所示。

  点号 最大位移量

  (mm) 深度

  (m) 最大速率

  (mm/d) 最大位移时间

  CX01 9.64 1 0.65 2014年3月12日

  CX02 -2.44 15 -0.07 2014年3月31日

  CX03 2.82 4 0.06 2014年4月9日

  CX04 8.27 1 0.22 2014年3月25日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