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察企业传统发展战略发现,在强调市场导向下的经营模式中,企业更加注重市场拓展和产品营销工作。这些工作的开展诚然能较好的提升企业产品的市场份额,但并不一定就能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正是基于这一结论,还应重视企业管理中的内部控制。 莱宾斯坦所提出的"X-非效率"概念表明,企业作为科层组织结构在一定管理层级和幅度下,将产生内部运营的非效率现象。而作为这种现象的发端在当时仍处于未知状态,因此也就成为了"X"。结合现代企业管理实践,这种内控实效的现象可以在组织资源范畴下来进行解析。即,在企业"人"的要素与"物"的要素间结合的不匹配条件下,必然产生X-非效率现象。改善这一现象,也就成为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对企业内控有效性的解析 本文强调"有效性"这三个字,其也是对当前企业在组织内控活动的一种反思。或者说,当前过于制度化的内控行为,仍无法完全满足两要素的匹配。可见,在中国国情下的有效内控可解析如下。 (一)组织运行形式上的匹配性 作为浅层视角下的有效性便指向形式上的匹配性,而这直接根源于企业的制度化管理,也直接来源于企业的权威式管理。实践表明,我国部分企业在开展内控时,过于注重非正式制度的功能而建构起了合规的组织运行形式。但这一浅层形式,却难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的形成。 (二)组织运行结构上的匹配性 组织运行结构上的匹配性,则是从深层次所建构起的内控效果。这一效果根源于制度管理形态的环境植根性,以及通过绩效管理而充分激发起员工主观能动性的情况下。对于前者而言,不仅需要结合企业的规模和发展沿革来进行制度应用,还需要适应我国社会习俗的影响。 上述对有效内控的解析说明,企业在开展类似活动时应采取更为灵活的姿态。 二、解析基础上的目标定位 在以上解析基础上,有效内控应围绕着下面两个目标来进行构建。 (一)制度化目标 泰罗所构建的科学管理原理,尽管存在在忽视人本性的一面,但其中的制度管理思想则是值得继承的。我国本土企业(特别是家族式企业)在内控中往往面临关系性影响力的阻扰,这在本质上体现为一种对自身利益的维护。如果把行为主体放大为一个职能部门,将可能导致企业的目标管理活动失效。为此,在内控活动中应建立刚性化的原则和考核指标,这样才能借助人类趋利避害的本性来提升组织运行的效率。 (二)适应性目标 上文已经指出,在开展内控活动时需要重视微观和宏观环境的影响。而以社会习俗、惯例为特征的宏观环境,则深刻影响到企业内员工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根据笔者的调研发现,在非公企业内工作的员工往往缺少安全感,从而离职率较高;而在公有制企业工作的员工,则对自身的职业发展境遇不满,从而导致工作的主动性不强。可见,这些由宏观-微观环境交织形成的环境,深刻影响着组织的运营效率。因此,在原则范围内应权变的进行内控制度创新和应用。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企业都十分重视企业文化的构建,而这将成为促进内控活动有效开展的催化剂。 三、定位驱动下的实践 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定位驱动下,有效内控的实践路径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强化内控管理中的原则性 根据管理学原理可知,企业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管理。这就意味着,企业内控的切入点则是对各部门员工的管理。从而,员工所要求的尊重、信任、理解,都构成了激发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动因。那么在实施内控时便需要给员工一定的工作"空间",而不应形成以监管为主导的内控管理。因此,有效内控的开展需要遵循管理原则,但需要留有余地。具体考察这一原则发现,它的内容不仅来源于企业家的管理哲学理念,也来自于劳资双方相互博弈后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二)增强内控管理中的灵活性 国人做事大都追求"中庸之道",这本身就含有灵活性的元素。正是这种社会惯例和习俗决定了,在原则下应增强内控管理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在重视企业中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性,也能理解该组织存在的必然性。在进行内控时需要采取制度和情感两方面的管理,而在我国社会环境下仍需重视私人关系(情感管理)在内控管理中的作用。特别在多部门间的协同运行状态下,往往需要依托各部门管理者的私人关系来进行协调。为此,应积极挖掘非正式场合下的沟通渠道。 (三)完善内控管理中的文化性 这里就需要随带考察一下企业文化在其中的功能。一般而言,企业文化具有产生凝聚力和振奋人心的功能,因此应加强企业思想文化建设。在当前践行群众路线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管理层需要深入基层去倾听员工们的呼声,从而在缓和劳资矛盾中获得企业运营效率提升的效果。 四、问题的拓展 最后,下面再从财务管理对企业内控的帮助上进行问题拓展。实践表明,这也是构建有效内控的重要方式。 1.财务人员意识的提升。可以从两个方面展开:(1)岗位培训。岗位培训的重点在于岗位意识,而对于意识的增进则需要创新工作方式;并在党建工作开展的推动下,强化财务管理与成本控制活动的联动开展。(2)部门调研。建立部门调研的长效机制,在于获取各业务部门资金需求状况的一手信息,以及对固定资产使用情况进行考察。 2.财务管理手段的创新。针对目前的环境可知,财务管理应形成部门跨界协作的态势。即,财务管理团队应吸收专业技术人员进入,来为资金预算、成本控制等环节做技术顾问。目前企业财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还受到"关系影响力"的作用,这就需要通过规范制度、强化审计监管机制来克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