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管理论文 >

高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及其应用体系构建

时间:2017-05-20 10:24 点击:
【摘要】随着新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经济转型所带来的利益冲突的增加,我国高校管理会计必然要迎接公共财政改革的挑战,实现可持续的价值管理与科学决策。文章紧扣当前时代背景,分析了社会责任与管理会计的理论缘起以及两者的融合,提出高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的

  【摘要】随着新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经济转型所带来的利益冲突的增加,我国高校管理会计必然要迎接公共财政改革的挑战,实现可持续的价值管理与科学决策。文章紧扣当前时代背景,分析了社会责任与管理会计的理论缘起以及两者的融合,提出高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的概念,并构建了以利益相关者价值创造和维护为导向的高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的应用体系框架及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关键词】高校管理会计;社会责任;应用体系框架

  自高校大幅扩招以来,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尽管实现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和相关产业发展,但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如高校债务风险加剧、教育质量下降等问题。尤其是近年,针对高校爆发的各种乱象如权钱交易、功利化盛行、学术造假、道德败坏等,社会各界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在新形势下,高校应如何面对“钱学森之问”,加强内部管理建设,承担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四大职能,是高校与高等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

  一、高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的催生背景

  随着高校资金来源渠道的多元化,学科布局、专业结构调整以及社会服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推动,高校所拥有的经济实体逐渐增多、经济性质越来越复杂、内外经济交往越来越频繁、内部利益关系纵横交错、各级各类管理人员配置互有交叉、各实体的管理模式差异性明显,仅从会计核算模式与财务管理上,即在并行使用《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学校“大账”);《企业财务通则》、《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校办产业、独立核算的后勤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期刊社等);《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教育基金会或教育发展基金会);《基本建设财务规则》和《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学校基建项目)等多套财务和会计制度,管理幅度变大、管理层次加深、风险点明显增多、监管难度更高,校内外利益相关者对高校社会责任承担的认知和要求在提高。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高校与外部环境不断进行能量和信息交换,尽管不像企业那样直接面临复杂多变、不可预测的市场竞争,但在战略发展、核心特色、管理创新、生源竞争等方面也同样存在着不确定性;高校也是一个由很多子系统组成的系统,其内部的自组织和演化呈现出非线性特征。按照管理协同理论,高校需要识别和分析自身的基因密码,构建管理会计体系及其所属子系统,并把各个子系统进行时空和功能重组,运用专门方法在价值定位、人才培养、学科和专业建设、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机制创新上全面优化升级,整体上提高资源配置的能力和效果,实现协同效应和组织进化的管理目标。

  自Davidetal.[1]首先提出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后,会计界主要从“财务会计”领域对此展开了研究,直至现在,把“管理会计”与社会责任相结合的文献仍不多见,Paveletal.[2]将企业社会责任嵌入ISO管理系统,冯巧根[3]从“企业社会责任的伦理观”考察了管理会计的框架结构,也有部分学者探讨如何在管理会计的某个方面如“战略绩效评价”[4-5]中融合社会责任,这些研究为我们全面、系统地将社会责任融入到高校治理和高校管理当中,并为进一步升级和优化高校管理会计体系提供有益借鉴。

  二、高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的理论缘起

  (一)社会责任理论

  1.企业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理论最开始是基于企业而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CSR)的概念始于英国的OliverSheldon[6]。在此基础上,Carroll[7]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的“金字塔模型”,即企业社会责任涵盖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四个层面;Dima[8]将企业社会责任分为强制性社会责任(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和自愿性社会责任(自由决定的策略性责任和自由决定的慈善性责任)。这充分体现了企业的价值关注和社会效能:在承担受托经管责任(实现经济责任、对股东承担法律责任)的同时,也承担对消费者、供应商、员工、监管部门、社区、社会公众等利益相关者的责任。由此可见,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企业社会责任“最为密切相关”,是“公司该为谁承担责任”的最好答案[9]。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只有关注社会责任并将其作为“遗传基因”的企业才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正如John[10]指出,企业应同时满足“自身发展”与“经济繁荣、环境保护、社会福祉”;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是“经济责任、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三重底线的统一平衡发展。

  2.高校社会责任

  作为“营利性组织”的企业尚且积极履行“企业公民”职责,而在“现代大学与社会关系日益密切,社会对大学的期望值日益提高”[11]的当今,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和非营利组织的高校更应深刻认识并践行社会责任。Ortega

  Y.Gasset[12]较早提出了大学“社会责任”的概念并探讨了其内涵,认为大学不应该是“象牙塔”,而是要走出校门、服务社会,承担“推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使命”。而后中外学者对于大学在社会中的功用、高校社会责任的内涵、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等方面展开了深入探索[13-16]。自2007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像企业一样,积极审视自身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倡导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布了涵盖服务责任、诚信责任、社区责任、环保责任等内容的社会责任报告,充分展现了这些高校对学生、教职工、政府、社会等利益相关者的人文关怀理念。高校社会责任即是高校作为人类活动的参与者,在经济、社会和高校自身发展进程中对各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职责和使命。

  (二)管理会计理论

  1.企业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萌芽于20世纪初,后逐渐由执行(追求效率)转向决策(追求效益)。由于新技术的发展并广泛应用于经济领域,20世纪80年代研究者们对管理会计进行了反思,其中我国学者李天民[17]把西方管理会计理论划分为“传统学派”和“创新学派”,他认为尽管传统学派“视野狭隘,观念陈旧,方法落后”,然而创新学派却是“严重脱离实践”,“所做的各种数量模型毫无实用价值”。迄今为止,对管理会计的整体框架“尚未形成共识性认识”,其基本问题“很有探索价值”,管理会计“尚是一门发展中的学问”[18]。20世纪90年代直至现在,世界挺进新经济时代,互联网经济异军突起,以“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传统业态和商业模式受到颠覆性挑战,现代管理会计在进行一场“新的复兴”。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基于我国“管理情境”的管理会计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主题”[19];特殊情境导致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创新“具有更大的挑战性和原创性要求”[18]。2.高校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尚未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得以“广泛运用和发展”,从而制约了其“理论的完善及实务的发展”[20]。在理论研究上,我们也许更应该关注“国有企业与政府部门的管理会计”[21]。因此,将管理会计理论和技法应用于我国高校经济活动的全过程,促进高校加强价值创造和维护、增强自身发展实力,这不仅是我国在管理会计理论和实践创新研究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可能突破点之一,也是我国高教财政体制改革取向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管理会计是基于一定的理念和通过专门的方法,对战略、财务和业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传递并帮助高校管理人员进行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和考核的管理活动。以高校的职能发挥为中心,高校管理会计的“价值创造和维护”不仅体现在对学生和师生员工等个体价值的尊重和保障上,也体现在对各领域,比如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等的关注与增进方面,“以人为本”、开放合作、协同创新均是高校管理会计应贯彻的重要原则。

  三、高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的概念界定

  高校既有必要也有可能以社会责任为内生动力和制度安排来重构管理会计体系。

  (一)高校社会责任和管理会计的融合

  1.高校管理会计应充分关注社会责任

  管理会计是环境变迁(经济、科技、文化等)的产物,因此必须关注组织的外部环境甚至国际环境的变动趋势。随着我国传统工业的扩张、人口红利和低成本竞争模式的终结,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增长转向集约增长。经济增速放缓必然带来财政收入增速下滑,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由于教育支出在公共服务支出中比重较大,因此客观上急需改变原来较粗放的教育财政经费投放和管理机制,适应经济发展和国家治理的“新常态”。高校在学科和专业发展中是否科学合理地安排预算经费,是否尽到了人才培养、服务社会、促进创新创业等社会责任,如何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以回应公众关切等,均是高校管理会计体系构建中应予以重点关注的问题。高校管理会计的发展充分关注社会责任和利益相关者诉求,有利于调动内外部因素的积极性,抑制管理伦理冲突并控制声誉风险,从而更好地发挥其社会绩效和公益价值。

  2.高校社会责任通过管理会计来实现

  财政部会计司在对《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解读时指出,“要把履行社会责任融入企业发展战略,落实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建立健全预算安排”;逐步完善“企业社会责任指标统计和考核体系”,这反映了管理会计在“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中的重要性。那么管理会计如何引导和保障高校履行社会责任?大学社会责任是“古老而又时髦”的话题[22],这个话题在“全面深化改革”和“教育转型发展”的当今尤其重要。高校社会责任不仅需要决策者及其管理团队建立核心价值观,也需要数据系统和过程监督等管理会计方法作为重要抓手来保障履行。高校应积极应对精细化管理“新常态”,以“互联网+”时代的会计信息技术升级为手段,充分应用价值分析、业绩管理、前景预测、风险控制等工具,以“管理创新”来驱动社会责任的履行。

  (二)高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的概念

  由此可见,高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是以管理会计理论和社会责任理论等为理论基础,以发挥大学职能和履行社会责任为战略目标,通过专门的工具、方法和技术,将高校的社会责任及战略、财务、业务有关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呈报高质量、相关性强的价值信息,以辅助高校内外利益相关者进行相应预测和决策、规划和控制、分析和考核的管理活动。高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在体系构建上呈现出“整体性、层次性、科学性、前瞻性、开放性”特征。

  四、高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的应用体系

  高校履行的社会责任及其具有的“公共性”“非营利性”“财政预算”等特殊性,不仅体现在单独的财务、会计制度的制定上(《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也应体现在管理会计应用体系的构建和运行上。

  (一)高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应用体系构建

  现有研究主要是从管理会计理论和实务发展的角度来构建管理会计体系,如刘永泽等[20]认为应从“预算管理的角度”构建管理会计体系,具体包括预测系统、管理决策系统、全面预算系统、预算管控系统、项目管理与责任会计、业绩评价系统和内部报告系统。基于此思路,高校应结合管理会计的具体应用领域,如战略规划(总体战略、财务战略)、管理预测(前景预测、风险评估)、管理决策、全面预算、成本控制(各类支出控制)、薪酬设计(薪资结构与水平)、资金管控(收费管理、资金结算)、投资管理(基建投资、校办产业投资)、资产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采购)、资产运营(运维、处置及效益评估)、后勤管理(节能、环保及安全)、纳税管理、责任会计、绩效评价、信息报告(信息生成、信息应用)、内部监督等,构建社会责任管理会计的应用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实现管理理念、制度和流程的变革。

  由于预算管理贯穿于高校的各类经济活动,是高校会计和财务管理的中心,因此本处将上述“成本控制、薪酬设计、资金管控、投资管理、资产采购、资产运营、后勤管理、纳税管理、责任会计”等纳入全面预算管理的“全流程”,即“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绩效评价”,从而形成相应的体系框架(图1)。

  (二)应用体系运行中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高校利益相关者由外部利益相关者(政府职能部门、校友、学生家长、行业组织、媒体、社区、捐赠者、其他社会公众)和内部利益相关者(学生、教职员工、工会等社团组织、管理人员)构成,以这些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注和权益保护为重点,在上述高校社会责任管理会计应用体系框架的建设和运行中,需重点关注以下问题:

  1.考虑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等因素,分析学校的社会责任战略定位,制定战略发展总体目标和相应的财务策略。

  2.在资产采购、价款结算、外来经费(如纵横向科研经费、社会捐赠收入)管理、科研成果转化中,加强合同管理与执行,维护学校的社会声誉。

  3.应用成本性态分析、作业成本管理等工具,考虑社会责任成本,加强精细化预算的编制和执行管理。

  4.分析生均培养的“量-本-结余”,探索办学成本的社会分担与补偿机制,建立学校发展投入、员工薪酬和学生资助之间的优化分配模型。

  5.加大学科建设经费投入并控制经费使用风险,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科研为中心、以协同创新为抓手,培养社会满意、“适销对路”的高素质人才。

  6.以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为指导,建立融入社会责任的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与具体业务的互动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和改进投入机制,推进学校绿化、节能减排、安保和实验室危险品管理工作,建设“节约型校园”“平安校园”,维护社会安全和稳定。

  7.在收费、招生、纳税、还本付息、三下乡、支教、社区服务、参与慈善活动等方面,建立并完善守法激励与道德激励机制。

  8.应用平衡计分卡、QHSE等绩效评价工具,建立高校经济和社会责任评价体系(指标体系、方法体系和标准体系)。

  9.对学校相关管理信息以信息推送、内部共享、外网公开等多种方式进行披露,强化内部监督及“准公共产品”的社会监督等。

  综上所述,作为广泛存在而又备受社会关注的组织,高校若想在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冲突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在管理上寻求改革和突破,肩负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和使命。高校管理会计融入社会责任,能够拓宽高校管理会计的“价值”内涵,丰富高校的职能和战略发展目标,同时管理会计也是高校社会责任履行的重要抓手,通过管理会计与社会责任的高度融合,有助于发现其内在的联系和耦合关系,进一步挖掘其功能发挥的运行机理。

  【参考文献】

  [1]DAVIDF,etal.Socio-EconomicAccounting[J].TheJournalofAcccountancy,1968,126(5):37-42.

  [2]PAVELC,etal.HowcanSMEsEffectivelyImplementtheCSRAgenda?AUKCaseStudyPerspective[J].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andEnvironmentalManagement,2004,11(3):140-149.

  [3]冯巧根.基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管理会计框架重构[J].会计研究,2009(8):80-87.

  [4]徐光华,陈良华,王兰芳.战略绩效评价模式:企业社会责任嵌入性研究[J].管理世界,2007(11):166-167.

  [5]陈弘,白晓雨.社会责任预算管理初探[J].财会通讯,2011(20):124.

  [6]OLIVERS.ThePhilosophyofManagement[M].SirIsaacPitmanandSonsLtd.,1924.

  [7]CARROLLAB.ThePyramidof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TowardtheMoralManagementofOrganizationalStakeholders[J].BusinessHorizons,1991,34(4):39-48.

  [8]DIMAJ.TheCaseforStrategic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inDevelopingCountries[J].BusinessandSocietyReview,2007,112(1):1-27.

  [9]DONNAJW,etal.StakeholderMismatching:ATheoreticalProbleminEmpiricalResearchonCorporateScialPerformance[J].InternationalJournalofOrganizationalAnalysis,1995,3(3):229-269.

  [10]JOHNE.PartnershipsfromCannibalswithForks:ThetripleBottomLineof21st-centuryBusiness[J].EnvironmentalQualityManagement,1998,8(1):37-51.

  [11]严隽琪.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J].求是,2013(6):44-46.

  [12]JOSEOG.MissionoftheUniversity[M].NewBrunswick:TransactionPublishers,1991.

  [13]CLARKK.TheUseoftheUniversity[M].MA:HarvardUniversityPress,1963.

  [14]DEREKC,etal.BeyondtheIvoryTower:SocialResponsibilitiesoftheModernUniversity[M].MA:HarvardUniversityPress,1982.

  [15]王冀生.超越象牙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J].高等教育研究,2003(1):1-6.

  [16]龚放.试论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2):118-127.

  [17]李天民.论管理会计的前景[J].会计研究,1988(5):23-28.

  [18]杨雄胜.管理会计体系之理论基础问题探讨[J].财务与会计,2015(6):13-14.

  [19]胡玉明.中国管理会计的理论与实践:过去、现在与未来[J].新会计,2015(1):6-12.

  [20]刘永泽,况玉书.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J].会计与经济研究,2014(2):28-34.

  [21]胡玉明.强化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中国元素”[J].财务与会计,2015(1):11-12.

  [22]张维红.大学社会责任概念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5(1):1-9.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