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激烈的市场竟争,企业必须加强成本管理,结合自身特点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不断创新,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成本管控方法,为此,不少企业引入了目标成本法,它能够有效解决目前企业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推进目标成本管理创新为目的,从目标成本管理理论着手,全面介绍了目标成本法的内涵和产生的原因,阐明了目标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的区别,并对在企业中引入目标成本法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目标成本法;成本设计;应用
自成本会计诞生以来,多种成本核算法被相继推出,都有其适用的范围,随着生产自动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纷纷探索新的成本核算方法,目标成本法应运而生,目标成本法是目标管理和成本管理相结合的一套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是现代成本管理方法中最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方法之一,是企业落实成本管理责任制和实施量化管理的有效途径,其价值己经为许多企业所认同。
一、目标成本法的基本理论
(一)目标成本法的内涵
目标成本是基于某一特定产品销售价格,在考虑必要利润因素后倒推出的产品预期成本。目标成本法又称目标成本管理,是确定目标成本及围绕目标成本落实而展开一系列成本控制活动的总称,它是企业在既定营销策略下进行利润规划的一种成本控制方法。目标成本管理过程由价格引导,关注顾客,以产品和流程设计为中心,依赖跨职能团队,它从产品开发的最初阶段开始,贯穿产品生命周期始终,并将整个价值链纳入其中,可以说目标成本管理是一个革命性的突破,对完善企业成本核算,强化企业成本管控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成本法产生的原因
目标成本管理起源于日本,现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目标成本管理的产生基于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企业处于全球化竞争环境中,竞争者之间的产品质量差异正在逐渐缩小,企业对产品市场价格的影响力越来越弱,为实现预定利润,必须从成本控制入手;二是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企业可以做的只是当价格、产品品种和数量都定下来后,为了实现预定利润,如何有效进行成本控制;三是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了给企业管理者预留的事后控制和调整成本的时间,从产生成本的原因上看,在最初的产品生命周期设计阶段,产品的价值和属性已将大量的成本固化,企业在产品投入生产和销售之前,就可以预测成本和利润,也可以根据市场和用户的需求调控成本,这为目标成本的制定提供了条件。
当前,企业身处全球性的竞争环境中,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已不能为企业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为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特点,需要在环境变化影响到企业经营之前做出回应,为此,在20世纪80年代,目标成本管理传入我国,并很快形成了以邯钢经验为代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目标成本管理。
(三)目标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的区别
在目标成本法传入我国之前,很多企业采用的是标准成本法,由于目标成本法与标准成本法在使用中存在一些相似性而常被人们混淆。标准成本法是指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而设计的,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包括成本标准的制定、成本差异揭示及分析、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三部分。标准成本也是在产品投产前由企业的设计部门制定,在成本上要求实现的目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标准成本是目标成本的一种形式,但在如何降低产品成本上,两种方法的管理思想则不尽相同。目标成本法在产品设计之前事先确定“目标成本”,然后将其嵌入到产品设计、工程及工艺规划等流程之中,成为产品设计、工程优化等环节的约束条件。标准成本法是通过对产品的不断设计、市场试错过程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两者的主要区别是目标成本法把降低成本的重点放在企业产品的研究、开发、规划与设计阶段,而标准成本法把重点放在产品投产后的制造阶段。现实的状况是,产品成本的大部分份额在设计研发阶段就已经确定下来,目标成本法在产品设计之初就将成本的设定与控制放在首位,以保证成本控制不错过其关键时期。
二、目标成本管理的实施程序
根据各国企业的管理经验,目标成本管理的实施程序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在市场调查、产品特性分析的基础上设定目标成本
借助市场调查开展“产品特性”分析是设定目标成本的关键,产品特性分析要求企业重点关注顾客对产品性能、质量等各方面的需求偏好,明确不同顾客群体对产品性能意愿及其愿意支付的“产品价格”,以平衡产品“功能——价格——成本”之间的联动关系。
(二)组建超部门团队并利用价值工程法寻求最佳产品设计组合
进入开发设计阶段,为实现产品规划的目标,以产品开发经理为中心,由设计、生产技术、采购、业务、管理、会计等部门的人员组成跨职能的成本规划委员会,开展具体的成本规划活动,共同合作以达到目标。
(三)在设计阶段实现目标成本,计算成本差距
目标成本与企业目前相关估计产品成本相比较,通过目前相关产品成本加减其变更部分计算出成本差额,目标成本与估计成本的差额为成本差距即成本规划目标,它是需要通过设计活动降低的成本目标值。
(四)在生产阶段运用持续改善成本法以达到设定的目标成本
新产品进入生产阶段三个月,检查目标成本的实际达成情况,进行成本规划实绩的评估,确认责任归属,以评价目标成本规划活动的成果。进入生产阶段,成本管理转向成本维持和持续改善,对成本对象耗费企业资源的状况适进行计量和核算,使目标成本处于正常控制状态。
三、目标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具体应用措施目标成本法的应用意义重大,我国企业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推广和应用目标成本法,积极开展各项降低成本活动,采取以下措施真正将目标成本法应用到具体的成本控制中。
一是从产品价值链角度提出目标成本管理的基本思想。将产品生产归结为“下游客户需求分析——产品研发设计——产品生产制造——上游材料采购”这样一个逆向、有序的价值链流程。以“客户需求”分析为起点确定新产品的目标成本,重点分析客户对产品性能、价值等方面的需求,结合企业自身的预期利润目标,确定新产品的“目标成本”,关注产品研发设计过程,将供应商、销售商等相关利益集团纳入新产品设计过程中,组建跨组织团队参与新产品设计,满足顾客对产品特性的需求,找到新产品降低成本空间及各部件的预期成本目标,在“产品制造”环节,关注制造过程的流程成本、质量成本等项目控制,实施全方位的成本“持续改善”策略,采用供应链管理,降低材料采购成本。
二是进行全价值链的目标成本管理,落实成本目标。根据产品研发与设计—产品生产制造—物料采购这一有序链条,在确定“目标成本”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产品制造环节的“流程成本”、“质量成本”,降低物料采购环节的“物料成本”等,以使产品实际成本低于目标成本。
三是在职能上、资源上狠抓落实。把目标成本法推广应用的职能落实在产品研究机构,配置足够的人力资源,将目标成本法的推广应用落到时实处。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标成本法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成本管理方法的不足,并且在国外企业的应用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当前,在市场竞争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冲击下,面对越来越小的产品利润空间,我们必须转变传统成本管理观念,创新成本管理,从产品设计开发源头开始,抓好目标成本管理,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于富生,黎文珠.成本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2]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高级会计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3] 万寿义,任月君.成本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