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管理论文 >

绿色施工工程管理问题研究(2)

时间:2015-03-05 11:32 点击:
(1)施工企业单位要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定节能降耗工作管理制度和目标,建立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确立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等节约型工地创建工作管理体系。 (2)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要编制节能降耗和绿色施工

  (1)施工企业单位要建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制定节能降耗工作管理制度和目标,建立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确立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等节约型工地创建工作管理体系。
  (2)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要编制节能降耗和绿色施工专篇,特别是在编制节约型工地专项施工方案时,应增加“环境保护”、“建筑垃圾减量化”、“施工用地保护”等内容。
  (3)绿色施工应对施工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分阶段实施自评和预评,加强施工策划、施工准备、材料采购、现场施工、工程验收等各阶段的管理和监督。
  (4)创建节约型工地,增加相应的预防施工职业危害、建立防疫救助、提供环境卫生等制度和措施。
  4、做好节能与能源利用。“绿色施工”应突出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应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与机具的管理、使用和维护,使施工机械设备保持低耗、高效。同时,应制定合理的施工能耗指标及用电、用油控制指标,优化施工工序和工艺,根据场地特点和自然环境等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
  5、做好节水与水资源的保护利用。施工现场要以提高用水效率为目标,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力争施工中非传统水源和循环水的再利用量大于30%。在施工、生活和消防用水三个方面,要制定现场安全用水的管理制度。
  6、做好节材与合理利用材料资源。工程项目现场材料管理和使用,可按结构材料、围护材料、装饰装修材料、周转材料等方而进行分类,并根据不同特性,制定相应节约措施。通过仔细采购,合理保管,减少搬运次数,完善操作工艺,增加摊销材料的周转次数等降低材料在使用中的消耗,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
  三、继续推进“绿色施工”发展的建议
  1、加强协调统筹,发挥建筑管理部门主导作用
  我国“绿色施工”的管理中,部门之间若加强协调力度,势必对“绿色施工”的发展形成强大助力。
  目前,还需要在以下二个方面做努力:一是成立专门协调管理“绿色建筑”的联合办公室,建议将该办公室设在地方的建设主管部门内。该办公室将有效组织对“绿色施工”的管理工作,提高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质量,其主要职务包括制定绿色建筑管理工作的发展规划和标准体系,建立跨区域的绿色施工交流平台,组织“绿色施工”定期、不定期的交流学习与研讨,对绿色工艺和绿色建材进行推广,帮助各机构对“绿色施工”进行认证与评估工作等。
  2、增设绿色施工的措施费,促进绿色施工
  推进绿色施工有益于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可借鉴“强制设置人防费”等政策经验,由政府主管部门在项目开工前向业主单位收取“绿色施工措施费”。
  在“绿色施工”达到“合格”的标准后,将绿色施工措施费全额拨付给施工单位;否则,该费将作为罚金,收归政府所有,以用于施工地块内及其附近区域内的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经费。这项政策若能实施,必将提升企业“绿色施工”的自觉性。
  3、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强力推进绿色施工
  对于实施企业而言,实施“绿色施工”必将要制定严格的施工措施,进而付出更大的施工成本,而这也是制约绿色施工推进发展中的主因。绿色施工在部分项目进行试点推进是可能的,但要全面、整体、持续推进,必须依靠政府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性政策和处罚性条例。
  因此,建立健全推进“绿色施工”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化体系,加强绿色施工实施政策引导,使工程项目建设各方各司其职,共同推进“绿色施工”。大力发展绿色科技,以绿色技术为依托,着力降低实施成本,建立市场经济下的良性竞争环境,解决“绿色施工”推进过程中的成本制约,促使企业持续推进绿色施工,实现“绿色施工”的制度化、长效化和常态化。
  四、结术语
  “绿色施工”已经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前沿,且在我国的发展形势比较乐观。“绿色施工”的开展将受益方方面面,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政府、行业及社会各界都应充分给予重视,解放思想、破除困难,积极采用有利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多维度考量,设计出与政府、社会、企业、环境、生态互相共赢的“绿色施工”新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建.关于建筑工程管理的问题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
  [2]曾捷.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实践[J].建设科技,2005.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