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编辑工作从产生到当代,随着科学事物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知识量激增,其工作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编辑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一支必不可少的文化大军。本文中主要介绍了现代图书编辑的社会职能。 关键词:图书 编辑 职能 中图分类号:G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011-01 从编辑学概念来讲,经作者完成的是著作物,经编辑完成的才是出版物。科研工作者的发明、发现和研究、探索是创造性的劳动,是有价值的;编辑将这些成就尽快公布于众,使之成为社会的财富,以便转化为生产力,他们的再劳动也是创造性的,同样是有价值的。编辑工作从产生到当代,随着科学事物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知识量激增,其工作特点发生了很大变化。编辑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一支必不可少的文化大军。 编辑活动是文化传播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编辑代表社会、代表读者选择作者的作品,决定文稿的取舍,对文化和学术传播起着过滤和调控作用。因此,人们称编辑为图书的"头脑",先进科学技术传播关口的"守门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编辑工作是神圣而高尚的。 就编辑能力而言,也不是简单的文字上的修修补补,因为图书是最广泛地反映科技、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基本状况和最新成果,很多学科的知识都是相互交叉和相互交融的。因此,作为一名编辑,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加强自己在经济、法律、科学、文学等各方面的知识修养,以提高鉴赏能力和编辑能力。在编辑工作中,如果让闪耀着智慧的真理被埋没,或者未能发现并及时改正原稿中的知识性错误和伪科学成分,都将贻害无穷。时代呼唤学者型的编辑,时代呼唤能给广大读者带去真理和知识的编辑。因此,编辑应当在工作之余,坐下来钻研一些学问,力争在某个领域有较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特长,并将其运用到编辑实践中。只有这样,编辑才能有一双慧眼,把最有价值的优秀图书奉献给读者,保证图书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中指出:"编辑工作是整个出版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又是很苦、细致的创作型劳动。编辑人员的政治思想水平、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出版物的质量"。只有高质量的编辑队伍才能出版高水平,高质量的图书来,因此,强化编辑队伍建设是非常重要,这是保证编辑遵循编辑规律,提高出版物质量的关键。达到这一目的编辑首先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地位。 一、 从我国的编辑历史上看编辑的角色定位 1.编辑是创造性人才 以出版物的形式保存和流传下来的科学文化遗产,几乎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反过来,在我国扔至世界,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也几乎都是通过出版物的形式来积累和传播的。先泰的散文和诸子百家学说,汉代的《史记》、《文选》,以及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还有《资治通签》、《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本草纲目》等等,虽然这些只是我国历史上以出版物形式保存和流传下来的一小部分典籍,但我们从这些熟知的典籍中可以看出,他们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发展中起着传承的作用。但这些科学文化遗产能够流传到今天,让我们说古论斤,其载体--出版物祈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些出版物的编辑出版和传播靠的是历代编辑家和编辑们的辛苦劳动,他们的劳动成果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在历朝历代他们都对文化的精萃进行挑选和鉴别,并使之传播和发扬光大,他们的工作是创造性的,他们的成果也是创造性的,他们的社会角色决定了他们任何时候都是创造性人才。 2.编辑工作是泽被后世的伟业 历史上从事编辑家们大都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如修订六艺的孔子、汉代编校诸子百家的刘向、三国主编《皇览》的刘劭、宋代编辑《集古录》、《新唐书》的欧阳修、主编《资治通鉴》的司马光、金代编辑《中州集》的元好问等等。这些编辑家都是众所周知的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在今天他们也是为人称颂的一代大家和圣人。他们在编辑这些传世经典的时候,从不认为自己的工作是"为他人作嫁衣",他们都把编辑事业视为嘉惠学林,泽被后世的崇高事业。也正是有了他们,才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代代相传,发扬光大。今天的编辑同样是以这样的价值取向来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们的工作对当代,后代都是在传播科学、传播文化。 二、编辑的社会职能 1.对社会精神产品的宏观控制和总体设计 编辑的创造型劳动在精神产品生产过程中,主要起着指导、收集、审查、加工、把关的作用。不论是什么图书,都有自己的总体规划,有自己的侧重面和读者群,编辑根据国家经济建设,科技发展方向,研究各学科内外的研究状况、发展趋势、生产实践中要解决的技术关键、读者需要和作译者情况,设计出符合图书出版方针,符合学科专业范围和读者群而确立总体目标和要求,其目的是为了使出版物从内容到形式完全和谐,又具有特色。不难看出,编辑事业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领域,它的任务是为社会出版各种精神文化产品,以此来反映和指导现实生活,并服务于经济基础。因此说,编辑活动属于精神生产范畴,是一种文化工程,编辑的任务就是按照一定的计划和要求,把人类创造的文化成果,构造为科学文化的建筑物。在这项工程中,编辑是名副其实的设计师和建筑师。 2.为社会发现人才,培养人才 很多人都把编辑比作"伯乐"、"园丁",把编辑工作比作为人"作嫁",在这里我们不去讨论其正确程度如何,但都较恰当地点出了编辑有发现、培养人才的能力。科学上不少名篇、名著和科学名人的代表作,是在用过出版物形式公诸于世,都是通过编辑之手的。 编辑发现人才的职能主要表现在作品的选用过程中,对于很多名望的学者、科学家往往是起步于在某刊物上发表或出第一步作品,如果当时编辑把他的作品打入冷宫,这无疑是对人才的埋没。还有某些人的科研活动在本部门可能不被人们所承认,但当他的成果公布于社会后,很可能成为其他部门很有价值的东西。有的研究超前于社会,在小范围内看起来没什么,一旦公布于社会后,就会引起同人的重视。为推动科学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作者本人的才华也能够更好地发挥。这个劳动也应当有编辑的一份。 3.促进科研事业发展和精神文化再生产 编辑工作除了将人类的科研成果、一些新观点、新方法向社会传播,并逐步积累,更主要的是促进科技事业的发展和精神文化的再生产。经过编辑优化的科技文化知识当被读者、学者所接收时,他们便会吸取其中有价值的东西,成为他们再创造再生产的基础,从而转化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生产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技出版物就是生产力的一种特殊载体。一部著作是前任研究的终点,又是后人研究的起点。任何人搞研究创造都不能完全脱离前人的经验和理论来进行,只能在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再创造。对于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在多数情况下是依靠图书来进行记载,因而可以说编辑有着促进科学研究发展和精神文化再生产的社会职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