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网络进社团,社团进网络”成为新时期高校学生社团发展的趋势,大学生网络社团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发展壮大。网络社团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娱乐的重要组织形式,对大学生成长产生着一定的影响。因此,网络社团目前的发展状况如何?有什么新的特点?生存状态以及发展前景怎样?对大学生网络社团应该进行怎样的管理和引导。本项目就这些问题,选取比较典型和成熟的大连理工大学的碧海青天、浙江大学的飘渺水云间网络社团和我校处于起步阶段的“红烛论坛”、“微博协会”进行对比研究,从管理机构、规章制度等方面提出大学生网络社团管理的建议,推动大学生网络社团管理的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社团;社团管理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了6.18亿,其中手机网民约为5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5.8%。在此背景下,本文负责人长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思考和研究,现负责学生社团的指导工作,负责人对学生社团的发展有自己的思考和研究,也带领学生开展了我校学生社团基本发展情况的调研。自分管社团工作以来也感受到网络对学生社团发展的影响,我校第一个依托网络组建的“微博协会”申请成立学生社团以来,项目负责人对学生网络社团也开始相关的关注,并对相关的较为成熟的外省高校网络社团的研究成果进行收集,对相关的高校网络社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和收集。同时,本文以国内高校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发展模式典型材料为参考,以相关调查访谈为依据,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对大学生网络社团管理的内涵、现状和特征进行系统的研究与探索。 一、大学生网络社团的概念界定 (一)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定义 大学生网络社团是指具有相同爱好的大学生,借助互联网虚拟空间为媒介,以满足自身需要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为宗旨,有相对稳定的成员和相对固定的活动地点,组成具有明确宗旨的群体性网络组织。其主要包括三种组织形式:一是实体社团的网络化,实现社团网上网下共同联动,扩大社团活动交流空间,增强社团的社会影响力;二是专业性网站和聊天工具发展起来的网络性社团,表现在社团活动主要依靠网络为基础平台,社团成员的交流和沟通主要依靠此平台开展;三是各高校专属BBS发展起来的网络社团,在该类BBS中会有独立板块开展本校实体社团的网上活动,受到BBS管理者的统一管理,此种方式受到国内许多高校的应用,且已经成为网络社团的主要组织形式[1]。网络社团的发展一方面促进大学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更迅速、更方便、更有效地,策划、组织、实施、监督和总结各项社团活动,使各高校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步入新台阶;另一方面,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和自由性,导致网络社团监督管理方面的空白,容易出现过激行为或不当言辞,更有可能某些网络社团成员误入违规违法的歧途,以及正常价值观的偏离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从而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数网络社团发展于上世纪80年代左右,如英国的网络社团源自于1984年的JANET(the Joint Academic Network),如今已经成为英国大学网络社团的主要成分[2],从而上世纪80年代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转折时期。 (二)大学生网络社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相关研究中学者大多从政治学和社会学角度对于网络进行研究,关于网络社团的研究,目前国内学者还处在探索阶段,大都主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进行分析,朱冬春、宋卫军的《高校学生社团研究综述》(财经界2007年2月下半月),从文献资料分析目前我国高校内大学生社团的研究状况,主要集中在大学生社团,主要是体育社团的概念,发展现状及出现的问题[3]。李忠晓、荆莹、赵新安在《中国高等教育》2006年Z2刊发表的《准确把握、精确分析、正确引导—促进大学生网络社团健康发展的三个层次》,认为高校网络社团是大学生社团的新形式,既具有传统社团的特点,又具有网络文化印记的社团新特点,网络社团拓展了学生知识交流与个性化发展的空间,同时也对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新的挑战[4]。 二、大学生网络社团管理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大学生网络社团管理的研究,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必须要解决的课题。一切有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都必须紧紧围绕大学生的需求来进行,脱离当代大学生需求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只能是无的放矢,流于形式。关注学生所关注的,才能产生实效性。 网络社团具有自由化程度高、开放性强、虚拟性强、互动性强、隐蔽性强和简便快捷等特征,其中的社团成员复杂多样,其不同于一般传统社团的特征,由此网络社团容易成为校园突发事件的诱因,进而成为校园安全稳定工作的新隐患,对网络社团的管理有助于校园维稳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大学生网络社团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分类指导、因人而异的原则,提出分类指导原则 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对思想先进的网络社团成员,可以积极引导其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对思想偏激的网络社团成员,及时阻止其思想的蔓延,对其进行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整改,情节严重的,相关部门或负责人可以取消其社团成员资格,以此避免出现“群体极化现象”(即群体进行决策时,人们容易倾向于向冒险或保守的极端偏斜,从而背离最佳决策)。 (二)坚持自由发展与适时介入相结合的原则,适时介入原则 对网站栏目设计、网页制作、信息采编等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网络社团的生机和活力,另外,可安排学生信息员负责网上主要信息和观点的统计,及时处理不良言论,定期开展网页设计大赛、社团风采比赛、电子竞技大赛、图片优化大赛、动画制作大赛、网络文化节等活动,鼓励大学生网络社团成员间的相互学习、相互发展、相互服务。当大学生网络社团管理中出现问题时,可以通过专业老师、班主任、辅导员、共青团等部门给予问题解答,采取的方式应该使用启发、互动、对话等教育方式,保证学生自身的创造力不丢失。 (三)坚持自由选择的原则,探索学生网络社团指导模式
大学生网络社团的自由选择的前提,是在高校德育教育有效性的前提下开展的,其中高校德育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大学生进行的,旨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