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渣的取样是测定炉渣含碳量的关键,因此锅炉监测中炉渣取样是一项十分关键的工作。为了减少测试误差,锅炉监测期间应尽量避免湿法除渣以保证取样的方便性和取样的代表性。标准规定对于装有机械除灰设备的锅炉,可在出渣口定期取样,取样可在每组测试数据抄读完后进行,间隔为15分钟到20分钟。如果使用小车人工除灰,则每次放灰时在小车取样,灰渣样从小车四角和中心位置等量检取,检取在适当考虑渣块的大小和残碳分布。不能专捡烧不透的或烧得好的。 灰渣原始样的数量应不少于总灰渣量的2%,当煤的灰分含量大于或等于40%时,原始灰渣样数量不少于灰渣总量的1%,每次监测原始灰渣样数量不少于20kg。在实际操作中如在一小时内取样四次按每次5kg取样。 灰渣分析样的制取:原始灰渣块粒一般较大,应首先破碎至10mm以下,然后在清洁地面(铁板上)采用四分法缩分,即先混合搅拌均匀,用人工自然堆积成圆锥体,再以顶点为中心进行十字分割,取相对两部分作为分析样品。标准规定缩分后的分析用灰渣样应不少于2kg,取1kg送化验室进行含碳量化验,1kg封存备查。从原始灰渣样到分析灰渣样一般要经过3次的缩分。 7炉体外表温度 炉体外表面温度测点应具有代表性,一般0.5~1平方米一个测点,取其算术平均值,在炉门、烧咀孔、探孔等附近边距300毫米范围内不应布置测点。 在进行锅炉节能监测的情况下,一般要求简单快捷、直观又能反映能源浪费(损失)的本质,从传热的机理来分析锅炉的散热损失根本上说是由于外壁温度高于周围环境温度而引起的,所以由于保温不好及维修较差使炉壁外表面温度过高才引起散热,外壁温度升高还引起热污染恶化锅炉房工作条件。因此监测时只要把外壁温度控制住就能控制其散热损失。外壁温度的测定并不困难,所以标准将其规定为监测项目,而不计算锅炉外壁散热损失的绝对值。 外墙壁面温度的测量可用多点表面温度计、表面热电偶或其他温度表进行。 为使所测表面温度能反映锅炉整体保温状况,标准规定应在炉壁外表面进行多点测量,大约0.5~1平方米表面积一个测点,取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为防止测量偏差过大,标准还规定表面温度的测点不应太靠近炉门、烧咀孔、探孔等受炉内辐射热影响较大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