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井法凿井技术在我国煤矿井筒工程中应用近50年,据不完全统计,已钻成60多个不同类型的井筒,完成最深的龙固煤矿双主井,成井深度582.75m,成井直径分别为5.636m和5.616m。钻井法凿井靠滚刀破碎穿过地层、泥浆护壁、压气反循环排渣、地面预制井壁、泥浆悬浮下沉井壁和壁后充填完成井筒。其中,地层破碎在钻井工序中非常重要,对于冲积层曾经采用刮刀或行星式钻头安装刮刀破岩,但是,由于钻进效率低,已不再采用,主要应用不同类型的滚刀。随着钻进深度的增加,钻进直径的加大,岩层在整个井筒占的比例加大,滚刀的寿命问题成为影响钻井速度、效率和成本的关键。
1.破岩滚刀失效原因分析
1.1.滚刀的分类
竖井钻机采用一次超前、分次扩孔的钻进方式,钻进直径:超前孔3~4m,扩孔4~5.7m、5.7~7.5m、7.5~9m。根据钻头用途不同,钻头体上滚刀可分为三类:①中心刀。中心刀一般为单支点滚刀,也曾采用过三牙轮钻头代替,用于破碎钻孔中心0.5m范围的岩层,由于钻井中心点滚刀运动速度为零,所以中心刀不能纯滚动布置;②正刀。正刀数量多,用于大体积破碎岩层,双支撑结构,滚刀破岩刀齿和地层接触近水平;③边刀。边刀用于形成钻井井筒和地层交界面(丼帮),滚刀刀齿和地层接触一般在30°,用于保护刀座不被地层磨损。
按照滚刀加工方式不同可分为:铸齿滚刀、铣齿滚刀和镶齿滚刀;按滚刀刀体结构不同可分为:盘形滚刀、多刃盘形滚刀;按镶齿的齿形不同可分为:球齿滚刀、锥齿滚刀、楔齿滚刀和复合形滚刀。
在冲积层或塑性较强的极软岩层中,一般采用铸齿滚刀,在齿尖堆焊耐磨材料;在较软的岩层、磨蚀性较强的岩层中,多采用镶齿滚刀,随着岩石硬度和磨蚀性变化,刀齿齿形从楔形→锥形→复合形→球形。
1.2.滚刀失效
在钻进过程中发现钻具跳动、蹩钻、扭矩加大和进尺变慢,可能出现部分滚刀失效或滚刀掉落。滚刀失效原因:
1.2.1.滚刀刀齿磨损量过大,超过原齿高的70%。
1.2.2.滚刀的轴承润滑油漏失或进泥浆,轴承磨损、卡住,刀轴磨损或断裂。
1.2.3.滚刀刀壳破裂、掉块。
1.2.4.刀齿折断率达到滚刀总齿数的30%。
1.2.5.镶齿滚刀刀齿脱落率达到总刀齿数量的30%。
1.3滚刀磨损
1.3.1.正常磨损。滚刀的正常磨损是随着刀齿和地层接触逐渐发生的。滚刀刀齿在一定钻压作用下压入地层,并通过钻头的旋转带动滚刀自转,通过压入、剪切或滑移将岩层破碎下来,这个过程也是刀齿磨损的过程。影响刀齿磨损的因素:①地层的物理力学性质,主要是地层的磨蚀性;②刀齿材料本身的抗磨性;③滚刀在钻头上布置的合理性;④在钻进过程中,钻进参数选择合理性,如钻压过大或过小、钻头吸收不合理、泥浆循环量小,形成重复破碎,则造成滚刀的磨损加快。
1.3.2.非正常磨损。滚刀轴承不转动,如发生泥包钻头、轴承破坏、大块岩石或异物落孔造成滚刀轴承不能旋转,滚刀刀齿在地层表面滑移,单面刀齿很快磨损;滚刀除中心刀一般分为AB刀,相对对称布置,两把刀联合破碎岩石,如果其中一把刀失效,另一把刀不能全部破碎所担负环行圈上的岩石,滚刀刀体发生磨损,进而加速破坏。
2.不同材质滚刀分析
多年来,随着钻井法凿井技术的发展,先后研制并应用过高强度铣齿轮滚刀、铸造空冷钢滚刀、镶嵌硬质合金滚刀、齿面堆焊颗粒硬质合金牙轮滚刀等,下面对这几种不同材质滚刀予以分析。
2.1.硬质合金齿牙轮滚刀。因为硬质合金较耐磨,所以在渗碳淬火过的20CrMo材质轮体上,采用压入錾子形YG15合金,直径14mm。把这种滚刀安装在扩孔钻头上,在页岩和砂岩中钻进,刀齿耐磨性较好,但钻进速度较慢。这是因为硬质合金齿较短,在一定钻压下,合金齿压入岩层,使轮体与岩层直接接触,增加阻力,加上扩孔钻头不规则晃动,冲击合金齿,往往会使牙轮大端齿部折断。
实践认识到,硬质合金齿牙轮滚刀,适用于中硬以上均质单一岩层,对层次变化较多的岩层不适应。
2.2.高强度钢牙轮滚刀。采用60Cr4Mo3Ni2WV高强度、高硬度合金工具钢作牙轮基本体,来提高滚刀的耐磨性。
这种钢材经过淬火和二次回火,强度虽很高,但冲击韧性较差,不能适应大直径钻进工况。在扩孔大钻头上,曾发生18只牙轮全部碎裂,掉入井底,其原因主要是牙轮制作有缺陷,产生应力集中,受冲击震动而损坏,故牙轮单有高强度不行,还要有足够的韧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