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目前没有更好的方法了,只有用清洁纸把手擦干净了才能保证现场的5S管理要求。
问:可以不做吗?
答:可以。
问:怎么实现?
答:如果物流采用传输带的模式,机长就不用去拉取物料,清理手上油污的动作也就没了。
问:对!这种模式的确可以避免机长清理手上油污后再去运料,同时也减少了移动距离;但机长转换压机时造成的清理手上油污和增加移动距离是怎么回事?
答:两个等静压机的检验台都在压机的左边,机长在转换压机时必须要绕过检验台才能到达另一个压机,必须清理手上油污才可以。
问:为什么一定要这么做?
答:设备出厂就是这样一种结构,现场也是一直这样布置的。
问:可以不绕着走吗?
答:不可以。
问:可以采用其他方式避免清理手上油污和减少移动距离吗?
答:可以。
问:如何实现?
答:如果把右边的一个等静压机的布置改变一下,如图1所示。检验台和液压站移到压机右边,两台压机的工作台连在一起,机长在转换压机时走专用的工作台,则转换压机前的清理手上油污就可以取消,机长转换压机的移动距离也减少了。
通过以上改善,等静压机长劳动强度和现场5S管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表2所示。在劳动强度方面,机长不用拉取物料,移动距离每个循环减少71.2米;另外,等静压机间的转换每个循环减少移动距离15.2m,约占改善前的86.4%,节约移动时间17.2s,约占改善前的86.0%。在现场5S管理方面,机长不用离开自己的作业平台便完成两台等静压机的操作,机长手上的油污不仅不会滴在地面上,同时还节约了清理油污的清洁用纸和时间。
4等静压机长与等静压机的人-机作业分析
等静压机长与等静压机的人—机作业分析是用于分析一位机长操作两台等静压机的情况,本文在等静压机长流程程序分析与改善的基础上,通过对等静压作业的现场观察,利用人—机作业分析图,记录操作者和机器设备在同一时间内的工作情况(此处忽略机长转换压机用时),并加以分析,从而找出合理的操作方法,使人和机器的配合更加协调,充分发挥人和机器的效能,最大程度的提高机器的利用率,合理匹配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具体的现状描述如图2所示。
通过图2现状描述,发现等静压机长与等静压机的人—机作业主要的问题是等静压机的利用率低,没有合适的装料工装,每个循环的作业准备时间较长。
本文采用了“5W1H”提问技术和ECRS四大原则对现有等静压机长与等静压机的人机作业进行了分析和改善。等静压机利用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机长在装料和出料时,压机无法工作,必须等待。如果能够改变装料和出料的方式,把产品先装在一个筐里,再把整个筐一次性装进或取出,如图3所示,这样就可以大大的节约装料和出料的时间,最终减少压机的等待。
通过以上改善,等静压机和人的利用率达到了相对合理的水平,如图4所示。该等静压机在一个循环中装料或出料过程占用的时间减少了55s,约占改善前装料和出料时间的91.7%,从而两台等静压机的利用率提升显著,从改善前的70%提高到了改善后的96.6%。另外,机长的劳动强度、紧张程度等都得到了适当的调整。
5改善前后效果对比
等静压属于一个综合性的生产工序,每天生产的产品种类都会发生变化,为了便于本文的分析比较,取该工序最平常的一个班的生产情况来分析,具体生产任务、每台等静压机改善前后的每次循环作业所加工的数量、生产节拍和作业耗时如表3所示。
等静压工序在改善由表3可知,在一定的生产任务下,经过方法研究的应用,现场两台等静压作业耗时由改善前的23.76小时降到了12.64小时,生产率提升约46.8%。
6结论
本文把方法研究的理论应用到了工厂的实际生产改善中。鉴于等静压作业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选择了人型流程程序分析和人-机作业分析;在工作流程、作业方法、工装器具和现场布置等方面都进行了改善,提高了设备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人员的劳动强度,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工人的作业环境,提高了产品的品质。本次方法研究基本上起到了小投入,大收益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季铸.工业化进程历史始终与转折[J].信息与经济,2009(3).
[2]张宁,程馨.工作研究在国内外的发展与应用状况[J].聊城大学学报,2005(3):90-92.
[3]文哲.工作研究[M].台北:中兴管理顾问公司,19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