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OR1变量的负荷量有所增长,说明省区内劳动力数量的重要性呈上升趋势,主要是因为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存在大规模的跨省区劳动力流动,因此工业中小企业发展对省区内劳动力供给数量的要求并不高;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用工荒”的出现,省区内部劳动力供给对工业中小企业发展逐渐起到正的支撑作用。LABOR2对工业中小企业省区分布的影响为负、但系数较小,主要是因为工业中小企业集中分布在纺织、鞋帽制造、采矿业、化纤制造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对劳动力素质要求并不高。说明工业中小企业发展主要是依赖廉价劳动力。 自然资源禀赋(RESOUR1、RESOUR2、RESOUR3)并不能有效促进省区工业中小企业发展。其中,地区农业资源(RESOUR1)对工业中小企业发展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1997-2010年的总体负荷量为0.557,但其作用逐年减弱。能源资源(RESOUR2)与矿产资源(RESOUR3)与工业中小企业空间分布呈一定的负相关,但相关系数很小。说明资源型省区的产业结构偏重,不利于工业中小企业发展;另一方面,的能源与矿产开采及其加工业主要是由大型企业或国有企业控制,市场化程度相对相抵,不利于中小企业发展。 制度因素(INSTI1、INSTI2)对工业中小企业空间分布的影响不大。其中,税负系数(INSTI1)对工业中小企业发展呈较弱的负相关,说明企业税赋对工业中小企业省区分布影响不大;但2008年之后其相关系数有所提升,说明金融危机后企业税赋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省区工业中小企业发展的较大阻力。开发区数量(INSTI2)对地区工业中小企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带动作用,但作用并不明显,且呈逐年减弱的趋势。 5、结论与讨论 随着中小企业整体队伍不断壮大,工业中小企业逐渐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但除了产业集群相关研究外,近十多年来工业中小企业的整体空间分布并没得到足够重视。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1997-2010年工业中小企业省区分布的时空格局变化,并通过计量模型对影响工业中小企业空间分布的因素进行了测算。主要结论和政策启示如下: (1)总体上,工业中小企业的省区分布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差异不断扩大。主要表现为工业中小企业集中分布在浙江、江苏、广东和山东等东部沿海省区;工业中小企业发达地区在全国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落后地区在全国所占比重的越来越小。1997-2010年间,浙江、山东和上海的工业中小企业发展最快。 (2)工业中小企业省区分布格局是市场、金融、创新、信息化、劳动力、政策、交通、自然资源禀赋、地区经济实力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经济发展水平、金融环境、技术创新、市场环境是影响工业中小企业省区分布的主要因素;信息化、劳动力、铁路密度及农业资源是影响工业中小企业省区分布的次要因素。 (3)从全国范围来看,应该不断完善中小企业贷款的担保机制,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促进市场环境建设,不断增强市场活跃性以及市场全球化程度;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研发投入,鼓励中小企业进行创新和技术合作,提高地理临近的技术溢出效应;积极推广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的影响,提高中小企业信息化水平,促进电子商务发展;不断发展并普及职业培训,切实提高劳动力素质;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税赋优惠及相关政策,积极促进工业中小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全国工商联.2011年中小企业调研报告.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2]苗长虹.欠发达地区农村工业发展的因素与区域形式:以河南省为例.地理研究, [3]樊杰,W.陶普曼.乡镇企业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及省际差异.地理学报, [4]樊杰,杨晓光,胡东升.我国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发展的环境效应及其约束:引导机制.地理研究, [5]熊莜红.20世纪90年代河南省乡镇企业空间变化与发展环境关系分析.经济地理, [6]左凯,魏景赋.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与评价.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朱磊.浙江温岭市的中小企业群落研究.经济地理, [8]李小建.公司地理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9]王玉华.乡镇企业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变.地域研究与开发, [10]袁红青.企业集群与浙江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经济地理, [11]吕勇斌.中小企业的区域分布及其经济效应分析.统计观察, [12]胡勇.我国中小高技术企业的分布与发展对策.科技投资, [13]邬晓霞,李小建,乔家君.高速成长200家中小企业空间分异特征研究.经济经纬, [14]吴相利.我国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空间层面战略论.上海经济研究, [15]任胜刚,王伟.区域中小企业发展水平的评价与比较研究.求索, [16]贺灿飞,谢修珍,潘峰华.制造业省区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地理研究, [17]王缉慈,等.超越集群:产业集群的理论探讨.北京:科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