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技术史价值是工业遗产的基本价值。然而中国目前工业遗产保护和开发中,技术史价值的研究和挖掘通常被忽视。结合铁桥峡的案例,提出冶金工业遗产保护中应体现的四点技术史价值,并对中国近代冶金工业遗产技术史价值的特殊性做进一步讨论,希望为中国冶金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
【论文关键词】冶金工业遗产;技术史价值
1关于工业遗产的技术史价值
自20世纪50年代工业考古和工业遗产保护在英国兴起以来,相关学术史表明技术史研究始终与工业遗产的挖掘、研究和保护是密切结合的。技术史价值因此作为工业遗产的基本价值,在西方工业遗产研究与保护中受到重视。首先,20世纪60年代工业考古学科的发起及其学术规范的推动者主要来自技术史学者,他们对工业革命时期技术遗产的历史价值进行了热情推介和倡导。与之相关的两个主要活动为:
1)1964年,肯尼斯·哈德森在致力于工程与技术史研究的学术团体———英国纽可门学会(NewcomenSociety)的协助下,创办了工业考古学专门期刊《工业考古杂志》(theJournalofIndustrialArchaeology)。《工业考古杂志》本身不仅是技术史研究的一个阵地,也体现了对工业遗存的研究在一开始就是与技术史密切结合的,通过这样的结合,哈德森“用一种夸张的方法使英国商人们认识到那些废弃的工业技术遗存也有其历史价值”[1]。
2)1965年开始,英国的工业遗存国家记录(NationalRecordofIndustrialMonuments,NRIM)的承担者由英国考古委员会转移给了巴斯大学的技术史研究中心。NRIM缘起于1963年,英国考古学会在国家公共建筑和工程部(MinistryofPublicBuildingandWorks)的资助下,开始了工业遗存普查,其成果形成了工业遗存的国家记录(NRIM)[2]。工业遗存国家记录转给巴斯大学后,由巴斯大学技术史研究中心的创办者布坎南负责。布坎南及其技术史研究中心负责工业遗存国家记录标志着在最初阶段技术史价值就已经作为工业遗产最基本的价值,赋予了工业遗产最主要的保护和研究意义。
3)20世纪后半叶至今,技术史不仅作为工业考古和工业遗产研究的基本依据被普遍接受并确立下来,工业遗产的技术史价值的内涵也在扩展。早在1968年,布坎南称:“工业考古是一门包括调查、考察、记载及有时还要保护工业遗迹的学科……为了论冶金工业遗产的技术史价值———方一兵,等11确定这些工业遗存的价值,工业考古研究在社会学和技术史方面做了有价值的工作”[3],2003年国际工业遗产保护联合会(TICCIH)通过的《下塔吉尔宪章》在对工业遗产的界定中强调了技术史研究的重要性:“工业遗产是指工业文明的遗存,它们具有历史的、技术的、社会的或科学的价值。……研究的时段主要集中在18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开始至今的时间范围,同时也探索其早期前工业及原始工业的根源。此外,要注重技术史所进行的关于工厂和生产技术的研究”。
以1958年美国“技术史学会”成立为标志,1960年代兴起的技术史专门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研究技术自身的传统和发展机制,即内史,二是将技术置于历史之中,关注技术与社会和文化之间的关系,即外史。这两个方向也对工业遗产的价值挖掘产生了无形的影响。如工业考古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出现了由以工业遗产的技术为核心的研究模式转向结合景观和社会考古学方法,在工业遗存的研究中强调人与社会关系层面的模式。在各工业遗址的挖掘和保护规划的实例中,大都体现了将工业遗产的技术内史价值和外史价值的成功结合。
因技术史研究对于工业遗产的价值挖掘的重要性,在国外没有技术史学者参与的工业遗产普查、挖掘和保护工作几乎不可能。但在中国,技术史研究与工业遗产保护开发之间的实质性合作尚未形成,由于技术史研究的缺位,当前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和开发很容易出现对保护对象的技术史价值认定缺位或对不准现象,从而给逐渐升温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和开发带来不利的后果。因此,以冶金技术史为视角,结合铁桥峡案例,对冶金工业遗产保护中应体现的技术史价值进行阐述,并对中国冶金工业遗产特殊的技术史价值做进一步讨论,希望为中国冶金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
2冶金工业遗产所承载的技术史价值:以铁桥峡为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