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常运行条件下,电能表也可能偏离垂直位置,从而产生倾斜误差,其根本原因是由于转动元件和上、下轴承的联接不精密,特别是下轴承的联接够精密,使得转动元件在轴承中发生了位移,驱动力矩和制动力矩以及转速都随之发生了改变。另外,电能表标准规定的容许倾斜误差只是属于负载电流大于50%标定电流的情况,这时驱动力矩较大,倾斜引起摩擦力矩的变化可以忽略。倾斜误差在本质上和转盘位移引起的误差很相似,倾斜角越大,侧压力和倾斜误差就越大。因此,合理地选择驱动元件和制动磁铁对转盘中心的相对位置,减小转动元件在轴承中产生的位移,是可以减小倾斜误差的。 2、附加误差 在对电能表的实际运行状态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若确定为基本误差,那么工作人员则需要对负荷电流、功率因数进行调整,将其调整在基本误差可控的范围之内,从我国现行的相关规定中可以看出,确定电能表基本误差时,可根据电能表的外部条件。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电能表运行中所处的外部条件与规定要求明显不一致,这就导致其产生附加误差。 三、关于电能表计量误差抑制措施的建议 上述两种误差都会对电能表的正常运行产生严重的影响,为了确保电能表的正常运行,我们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抑制误差。 一般来讲,在具体的供电系统的运行过程中,无论是发送设备,还是变电设备,在运行中都会吸收近85%的谐波功率。这些谐波功率的存在使得供电系统需要增大自身的容量才能满足系统运行需求,并且长期吸收大量的谐波功率也会影响到设备的性能,缩短其服役期限。因此在计费过程中,应该针对这些情况来制定更加合理的计费标准。目前的电能计量方式中,仅仅只对线形负载用户收取了一定的谐波电量费用,但是对非线性负载用户却并没有收取谐波电能成本,这会带来一定的计量误差。为此应该要调整电能表计量方法。 因此在抑制电能表计量误差的过程中,对于基波电量与谐波电量的计量是最合理的抑制方法之一,这种方法能够帮助电能表在运行中达到精确的目的。另外,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供电系统的运行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技术人员还可以适当对电能表进行改装,仅对基波电量进行计量,这样同样能够提高电能计量数据的准确性。另外,通过工作人员对该项技术进行优化之后,增加补偿改进负载的特性,减少谐波往供电系统的注入,即采取有效的方法治理供电系统中的谐波污染,才是保证和提高电能计量准确度的最根本和最有效的方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电能表计量模式中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使得误差常常超出允许范围。其中非线性负载更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种误差因素。在今后的电能计量表的使用过程中,除了要注意改进计量表的性能以外,更重要是要调整计量方法,加大对供电系统谐波的治理,以尽可能的降低损耗,抑制计量误差。 参考文献 [1]吴廷勇.电子式与感应式机械电能表的性能分析[J].农村电气化,2002(05) [2]张东海.运行参数对电能表误差的影响[J].农村电气化,2004(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