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资源保护队伍和能力建设,强化林地征占用、林木采伐、林权改革管理,规范木材市场与流通运输,加大林业行政执法力度,严厉打击乱征乱占、乱采滥挖、毁林开垦、偷砍盗伐、乱捕乱猎等蚕食林地和破坏森林资源的不法行为,确保森林资源安全。 近年来,石羊河流域源头综合治理过程中累计造林37万亩,退耕还林8.97万亩,封山育林46万亩,义务植树1300多万株,林业有害生物防治80多万亩。实施了小流域治理、封山禁牧、双龙沟植被修复等生态工程项目,先后建成朵什乡旱泉沟石羊河流域源头综合治理示范区、哈溪小脑皮沟石羊河流域源头植被修复技术示范区和大红沟南泥沟综合治理示范点,示范治理面积达到4.65万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44.75km2,实施禁牧160万亩,草畜平衡427.11万亩。 2.2中下游天然林草植被的恢复扩大 2010~2013年,石羊河流域治理的重点区域武威市,实施了生态公益林、三北五期工程、天龙百万亩生态林基地、退耕还林、封沙育林、义务植树和特色林果、自然保护区等方面的建设,有效扩大了人工造林种草的保存面积,遏制了区域性荒漠化的蔓延。 2.2.1压沙 武威市春秋的压沙造林活动主要在民勤县西线、北线及凉州区洪水河、民调渠沿线,古浪县的民调渠沿线等防风固沙的重点区域展开。按照人均压沙造林1亩的要求,确定各单位压沙造林人数,明确了各单位任务及压沙造林地段,提前做好麦草调运等各项准备工作,并抽调技术人员深入治沙造林现场跟班作业,开展技术服务和质量监督,从地块落实、麦草调用、设置沙障等方面严把质量关,严格落实压沙任务。各县区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注重创新压沙技术,积极推广运用“麦草沙障+梭梭”的治沙技术,收到良好效果。 2.2.2人工造林 对区域内大面积宜林荒山、林中空地、沟谷河滩、村旁、路旁、水旁等重点水土流失地段,营造水土保持林、护路林、护坡林和农田防护林,最大限度地降低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保障农作物增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根据地域特征,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引进和栽培高效经济树种,采取抗旱造林技术措施,因地制宜地营造速生丰产林、经济林,多渠道增加农牧民经济收入,把治理水土流失同有效增加经济收入有机结合起来。 石羊河的中下游地区在加大压沙造林力度的同时,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发展以葡萄、红枣、优质梨、枸杞为主的特色林果业。截至2013年底,武威市共完成义务植树4337万株,封沙育林108.53万亩,特色林果业建设面积达到88.2万亩。生态林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有效改善了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 截止2012年底,民勤县在绿洲西北线龙王庙、西大河、老虎口、青土湖等重点区域营造生态林约26万亩,全县治沙生态林区人工梭梭林保有面积达到44万亩,形成了长达300多km的绿色长廊,成为保护绿洲的重要屏障。 3水系改善及良性发展 据甘肃省水利厅资料,石羊河流域经过3年多重点治理,下游民勤盆地局部地下水位有所回升,平均回升0553m,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恢复和改善。 2009年武威市水资源配置总量进一步削减为1836亿m3,比2006年实际用水量减少了49亿m3,减幅达21%。2012年,石羊河流域治理两大约束性指标提前8年完成。在干涸了51年之后,民勤北部的青土湖再现了碧波荡漾的美丽景象。连续两年形成了人工季节性水面3~10km2,生态恶化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区域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监测显示,2011年青土湖地下水位已回升至36m,民勤盆地多处地下水位均呈回升趋势。同时,民勤县植被覆盖率提高到36%,10万亩植被群落逐步恢复。 4结语 石羊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在于生态恢复,而恢复生态的重点在于林业建设。近几年来,通过对石羊河流域源头、中下游因地制宜的林业措施,石羊河流域的各大水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和恢复,流域综合治理有了阶段性的成果。这些现象说明,通过各种途径多层面地进行流域内林业建设,对改善流域水系状况是行之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甘肃省水利厅,甘肃省发展改革委员会.甘肃省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R].兰州:甘肃省水利厅,2007. [2] 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甘肃省志·水利志[R].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 [3] 陈德兴.沧桑石羊河[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8.2014年9月1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第9期龚诗美,等:云阳县长江生态建设成效与发展的建议与对策探讨自然与生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