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7-000-02
摘 要 大众登山健身浪潮正在兴起,运用实地调研、个案剖析等研究方法,对城市中的旅游名山进行考究。认为:城市旅游名山是人们登山健身的理想去处,人文与自然融合,具有资源利用率高、经济实惠与环保等优势,对登山健身者起到健身、健心、社交、教育等多重功效;登山健身者身体内在和谐、人际间和谐、与自然和谐是创建大众健身名山品牌的几条准则。
关键词 大众健身 名山品牌 城市 准绳
一、登山健身,全民进行中
在我国全面迈向小康社会之际,大众登山健身运动在城市中悄然兴起,成为人们最受欢迎的运动项目之一。据针对性的调查显示,90%以上的城市居民参与过登山健身运动,所有被调查人员选择离自己住处3-5公里范围内的山体进行登山健身活动。
大众登山运动的兴起,折射出全民健身意识与需求的普遍增强。自然界丰富的山体资源同时也有效弥补了城市体育运动场地资源的不足,在我国经济尚不高度发达的当代,登山健身无疑是参与人群最广(男女老少皆宜),最经济实惠(几乎不需要任何经济支出)与环保(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最具有锻炼价值(运动的量与强度轻松自我调节)的一项运动。所有参与过被调查的登山健身者均表示:以后还会经常选择登山这种方式进行健身,其理由是登山健身,方便、经济实惠且健身效果好。
二、城市旅游名山,大众健身的理想去处
在大众登山浪潮的推动下,城市里的一些旅游名山,如广州的越秀山、南京的紫金山、长沙的岳麓山等,自景区实行门票免费开放政策以来,凭借良好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如走道、索道、灯光、护栏、商店等),被城市大众登山健身爱好者所青睐,每年接纳的登山健身者数以万计,在这里,登山健身对大众的魅力绝对不亚于旅游观光,旅游名山屹然成为一座大众健身名山。
以国家5A旅游景区岳麓山为例,岳麓山位于长沙市岳麓区内,景区内有岳麓书院、古麓山寺、云麓宫、爱晚亭、舍利塔、黄兴蔡鄂墓,白鹤泉等景点,海拔300.8米,连峦叠峰数十公里,上山主道约2.5公里,主道坡度20度—40度,登山者上下山时间一般为60-120分钟,自2000年实行门票免费政策以来,每年登山健身的人数逐年增长,如今,登山健身的人数平均每天达1.5万人以上,每年登山健身的总人数超过800万人次以上,登山健身人群年龄跨度从3岁到70岁不等,选择的健身的方式为徒步、骑自行车、结队登山跳广场舞等,登山健身人群覆盖了所有职业与非职业人群,让周边10公里范围内的60余万人受益其中,其中不乏有10公里外骑自行车或驱车前往登山的人群,在这里,许多“三高”、糖尿病等患者,经过长期的登山健身锻炼,恢复了往日的健康体魄;在这里,登山者健身者谈笑风生,怡然自乐。在长沙,几乎找不到尚未登岳麓山健身的居民,岳麓山屹然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健身名山,这种心理区隔甚至使市民忘记了岳麓山还是一座5A级旅游名山。
人们不约而同的选择城市的旅游名山进行健身,不仅仅是因为这样的名山拥有广阔绿荫的植被、宽阔适宜的登山主道;也不仅仅是这里拥有便利的交通和完善的配套设施;更因为这里是城市的名片或象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城市历史与人文精神。在这里,人们在观光中轻松健身,在登山健身中享受大自然,同时享受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精髓。
将城市旅游名山打造成大众健身名山,让居民受益与享受其中,但大众健身名山品牌的创建同时也面临诸多问题,如人们科学登山健身知识的普及与推广,健身人群时空高度集中引起的冲突,以及登山健身者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
三、和谐,创大众健身名山品牌的准绳
(一)身体内在的和谐,实现体育强身健体之功效
体育的本质功能即是强健身体[1],登山健身者的最根本价值诉求也不外乎此。但人们在登山健身的过程中往往存在一些锻炼误区,如登山的频度,是每天一次、早晚各一次还是每周一次?登山的运动强度,是采用最大心率还是最小心率?登山的时间多长效果最佳?等等。这些涉及到科学健身与登山的问题,处理不好,不仅起不到锻炼身体的作用,而且对身体形成一定副作用。一般而言,科学健身的“三三三”原则[2]同样适用于登山健身,即健康人群登山健身的频度选择每周3次左右,这符合繁忙的都市人的作息时间规律和排除天气对登山健身的影响;锻炼的强度控制在每分钟心率在130次左右,使用有氧运动强度进行健身;每次登山健身的时间至少在30分钟以上,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身体的心肺功能和机体水平。当然,特殊人群宜区别对待,适当降低每次登山锻炼的运动量与运动强度。但无论是病后康复人群、亚健康人群或者是健康人群,登山健身的运动量与运动强度均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即step by step,逐步提高运动的量和强度。为使锻炼身体的效果最大化,登山健身应注意的其它事项还有:每次登山要做好准备预热活动,以提高身体的适应性;自带与适度饮水(或运动饮料);夏季带隔汗巾或换穿衣物,冬季带防寒外套;特殊人群如心血管、糖尿病患者应自带药品,遵循医嘱进行登山运动等。
调查显示,60%以上的登山健身者由于缺乏科学健身的意识,或多或少地出现过身体不适、腿部酸痛、暂时昏阙等现象。因此,通过媒介和现场宣讲等措施,使登山健身者树立科学健身意识,有利于登山健身者科学登山习惯的形成。
(二)人际关系和谐,实现体育的社会功能
健心与社交是体育的重要功能,登山健身,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缔造。首先,登山健身,塑造健康的体魄,能提高人的自信心;其次,运动能缓解或对抗现代都市人工作、生活中所面临的压力,积累身体的正能量,提高人的心理耐受能力;再次,大部分登山健身者属于特定群体中的一员,如社区或城市登山爱好者、同学、朋友、亲戚、单位同事、邻里等等,登山不仅仅是锻炼身体的手段,同时也是维系和拓展社会关系的一种重要方式,登山健身者在群体中发现与找到自身的价值与乐趣。最后,登山健身人群之间存在冲突和冲突的化解。冲突主要由徒步登山健身者之间,徒步登山健身者与骑自行车登山健身者之间身体接触所引发,其主要致因是登山健身人群在时空上的高度集中。70%以上的登岳麓山健身者选择19:00-22:00进行上下山身体锻炼,如此短的时间接纳如此多的登山健身人数,人员高度密集,这无形中增加了冲突发生的几率,但冲突的最后化解是人际关系调解的过程,实现了社交的功能。
因此,应采用有效的措施引导登山健身者加入相应群体,并提高群体人员的稳定性,达到群体人员相互影响与监督的作用,使登山健身者形成稳定的健身习惯。管理方应建立相应的登山健身人员的调控机制,及时通报登山者人数,以科学合理地规划与建设城市大众健身名山,给登山健身者塑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空间。
(三)人与自然和谐,发掘体育的附属功能
北京2008奥运会把绿色奥运彰显得淋漓尽致,人类通过体育实现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同时是人与社会及大自然高度和谐发展的过程。现代许多运动项目,如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基本上不能彰显人与大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功能,登山健身,在城市的“绿肺”里,与大自然进行亲密接触,使人们充分感受人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妙,通过领悟自然来推动自身的发展。
自驾车登山造成交通拥挤与环境污染,徒步或自行车登山健身者走小道造成植被破坏,登山健身者随地乱扔垃圾与攀折树枝,山内(顶)过度的经营开发导致环境破坏等是目前出现的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几种现象。登山健身者环保意识与习惯的养成必然经历一个由不自觉到自觉的过程,对此,相关管理部门应采用引导、宣传、教育、监督与奖罚等多种手段,加大对景区的支持力度;引导登山健身者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登山健身运动;对登山健身者进行环保方面的宣传与教育;建立监督和处罚机制对环境破坏行为予以坚决制止或相应处罚。
四、结束语
城市旅游名山既是城市休闲、旅游的品牌资源,同时给居民健身提供天然和人文的禀赋资源,将旅游名山打造成成健身名山品牌,对城市居民健身起到聚集和辐射的效果,唤醒人们参与并享受运动的快乐,健身名山不断丰富着旅游名山的内涵,并给其提供一道亮丽的景观,不断深化城市的文化历史底蕴与提升城市居民的素养。城市大众健身名山是人们对自然(山体)选择的结果,同时需要人们不断维护大众健身名山的形象,提升其内涵,发掘其价值,但大众健身名山品牌的打造更需要政府部门的规划、建设、宣传推广与维护,城市的和谐发展,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城市的建设需要更多的大众健身名山品牌来支撑。
参考文献:
[1] 田雨普.新时期体育功能的辩证认识论[J].体育文化导刊.2003(8):14-16.
[2] 李相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取代“体育人口”的科学意义[J].体育文化导刊.2009(9):1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