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技术是一项全面化、综合化的技术运用过程,在施工过程,要形成技术运用的整体性,从基础地基的硬度、稳定性、抗渗性等角度出发,严格按照施工的进度进行综合运用,实行经济合理的施工措施。
1分析影响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施工的相关因素
1.1收缩应力的整体作用
在水利基础施工工程施工中,基础灌浆技术不成熟,就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砼裂缝现象的出现就是其中一个。尤为突出的一个就是收缩应力的作用。尤其是在大面积混凝土作用下,就会造成相应的收缩应力,在应力大于自身抗拉极限的情况下,就会带来砼裂缝的出现。在这种情形下的砼裂缝,一般可以分为塑性与干燥两大类。其中,塑性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中,在浇筑混凝土之后的前几个钟头都是呈现出塑性的状态,在有泌水中的情况下,就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出现塑性收缩裂缝的产生;而干燥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水利基础灌浆的工程施工中,整体的水分在蒸发的过程中形成不同的速度,也会出现混凝土变形而产生的砼裂缝现象,不利于整体施工的技术运用。
1.2温度不同状况下的影响
对于水利基础灌浆施工来说,对于温度的掌控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此,温度的不同变化会给水利水电的工程施工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导致基础砼裂缝现象的出现。在混凝土的浇筑过程中,尤其是大体积的混凝土施工,其中的水化现象相当激烈,混凝土释放的热量也相当的多,并且难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得到及时的排除。就会造成大量的热量聚集在混凝土内部,温度就会随着而升。在砼浇筑到三天左右时间的时候,水化的热量越来越多,产生的热量也逐渐增加,尤其是在没有及时排除的环境下,就会造成热涨的现象,在内处温差较大时就会形成内外力量的不同而导致相互的作用力,产生一定的裂缝。此外,水利基础工程施工的温度随着周围大气的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变化使其缩短或伸长,变化量与所在地区的气温有关。温度变化范围应根据地点的气温条件而定。钢结构可按当地最高和最低气温确定;砖、石、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一般可按当地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月平均最低气温确定。混凝土的水灰比、骨料、构件几何尺寸、加载龄期等都会造成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砼裂缝的出现,因此,伸缩量计算时均须考虑混凝土收缩引起的变位,预应力混凝土水利基础工程必须考虑混凝土变化引起的变位。因此,水利水电大体积砼工程中,常采用砼内部降温和外部保温措施,来平衡和降低混凝土内外温差,减少裂缝。
2探讨基础灌浆技术在水利工程施工的具体应用
2.1高压灌浆和高压旋喷灌浆的地质条件施工技术
在岩溶地段的施工时要用高压灌浆技术,但是现在在岩溶地区的灌浆技术还是以专业人员的技术经验和实验的接轨来进行的,就是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特别好的技术,现在岩溶地区的基础施工主要是;分为有填充物和没有填充物的,特别是对岩溶打分地段有填充物的在进行施工时对施工技术比较严格,在进行施工时必须对岩溶的地段的施工情况、特点、深浅来制定相应的技术方案,那么在进行基础处理施工时用的一般都是不冲洗高压水泥灌浆,这样的话其优点是可以提高稳定性、抗渗性能,另外还可以让水泥以条带状向土体中穿插,之后可以形成网格状的包裹,最终的目的就是提高地基的稳固性,高压旋喷灌浆就是利用钻机把带有特殊喷嘴的灌浆管钻进至土层的预定位置后,在进行水泥喷射灌浆的时候将对原有的土层进行破坏,再将搅拌成混合物,之后被搅拌的混合物在经过凝固后就会在岩溶地区变成一个很结实的柱体,以此来达到姜基础地基稳固的作用。
2.2大吸浆量情况的灌注技术运用
在水利工程中的岩缝灌浆一般会在1-3h内结束,耗灰量也会小于或者等于120-220kg/m,必须按照正常的施工工序进行,这样由于地层结构的条件会让灌进的水泥浆从别的地方涌现出来,这样就形成灌浆会很难结束,通常会沿着一个地方位置渐渐地流失,因此,专业的技术人员在进行施工时,一定要提前做好相应的措施和解决方案,避免更大的经济损失,也就是说第一要做好限流的应急预案,要限制大于10-15L/min的注入浆量,这样就可以减少浆液的流动速度,最终慢慢的凝结,一直要达到灌浆结束的最终要求才能结束,第二是恶意采用降压的处理办法,就是降低压力或者是自流的方法进行施工处置,等到全部都凝结之后,不能再流动后,再增加灌浆压力。
2.3针对收缩应力产生裂缝的技术防治
在有效控制水利工程基础施工的技术运用中,要减少裂缝现象的出现,在具体措施上,围绕收缩裂缝中应力产生的不同现象,就要从多方面控制水利基础灌浆施工中的各项参数指标。第一是严格控制原材的选用。在水利基础灌浆工程的施工中,对施工中的主要原材料包括水泥、砂石以及外加剂等,要合理选择,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在具体的选材上,要选择发热量相对较低,含碱量也不高的材料;也要选择塑性性能相对好的原材料,并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前期材料进货渠道上,严格把关,确保原材料的整体质量。二是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比设计。在具体的材料配比上,严格控制水泥的使用量,将其余水分、砂石的配比形成科学有效的运用模式,并充分考虑混凝土的保水性、凝聚力等特点,选择良好的外加剂和粉煤灰,更好的降低水分的水化现象。三是科学有效的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采取对应的技术措施,在不同土层,不同土质,使用不同的灌浆压力,同时施工时应对周围环境加强观察其变化。
3结语
在水利工程基础灌浆施工中,要针对在漏水现象基础控制的前提下,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充分研究基础灌浆技术的不断优化,做到技术上的全面升级与优化,突出整个程序的指标应用,形成规范化、技术化的运用,更好的实现整个工程的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许厚材.水利水电工程基础灌浆中特殊地层的灌浆方法[J].水利发电设计与施工,2005.
[2]刘伟,金涛,杨晓娟.浅议大坝基础灌浆设计思想[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5(07):151-153.
[3]王丽.基础灌浆技术在坝基处理中的应用[J].科技传播用用科学,2010.
[4]徐琼华.水工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与改进[J].新技术新产品,2010年1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