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农业论文 >

洪泽县朱坝镇小麦高产配套措施(2)

时间:2014-06-27 15:36 点击:
3.1 旱灾及其防御 播期遇旱,需适时抢墒或造墒播种,或播后及时窨灌齐苗水,不能大水漫灌,也不能等出苗不齐再窨水,以防烂芽、闷芽[6]。对因旱缺苗断垄的麦田,要及时查苗补种,补种可先浸种催芽,用磷酸二氢钾500

  3.1 旱灾及其防御

  播期遇旱,需适时抢墒或造墒播种,或播后及时窨灌齐苗水,不能大水漫灌,也不能等出苗不齐再窨水,以防烂芽、闷芽[6]。对因旱缺苗断垄的麦田,要及时查苗补种,补种可先浸种催芽,用磷酸二氢钾500倍液浸种6~12 h,促根壮苗增蘖。冬前因整地质量差,土壤架空造成干旱缺水,形成黄弱苗的田块,要及时浇水,补充水分,保苗越冬。对因春旱受冻麦田,应趁返青期土壤返浆有利时机,划锄保墒,提高地温,一般不宜浇水;但遇持续长时间干旱,应在气温骤降前及时浇水;但遇持续长时间干旱,应在气温骤降前及时浇水,以减轻“倒春寒”危害。拔节、孕穗和灌浆期是需水关键时期,有灌溉条件的麦田,遇旱应立即浇水;没有灌溉条件的田块,需组织叶面喷水,以缓解旱情[7-8]。

  3.2 低温冻害及其补救应变措施

  培育壮苗,是预防冬季冻害最有效的技术措施,对冬前和初春出现旺长的麦田,要及时采取早春镇压、起身期喷壮丰安等措施,适度抑制生长,预防冻害,提高其抗倒性。在早春寒潮前灌水,可以调节地面小气候,对防御倒春寒有很好效果。冻害的补救要因冻害发生时间和危害程度而定,幼穗冻死在5%以下,存活茎蘖幼穗死亡率超过10%~30%的麦田,可追施尿素75 kg/hm2左右,冻死率超30%的麦田每增加10个百分点,可追施尿素30~45 kg/hm2,上限值不宜超过225 kg/hm2,以减少产量损失[9-10]。

  3.3 湿害及其防御

  预防湿害的基本措施,是高标准配套麦田内外“三沟”,做到沟沟相通,雨停田干。高产麦田内外“三沟”配套的标准,内“三沟”深分别达到0.25、0.30、0.40 m左右;外“三沟”深分别达到1.0、1.2、1.5 m。渍害发生后,除迅速清沟沥水外,应及时适量追施速效肥与钾肥,叶面补施高效液肥与生化调节剂,以增强植株功能,延缓叶片衰老,以叶促根,养根保叶,最大限度减轻渍害损失。

  3.4 高温热害及其防御

  适期、适量播种,防止群体过旺。对于冬前高温旺长的麦田,要进行适度镇压或中耕断根,或用20%多效唑可湿性粉剂600~900 g/hm2化控。春季高温旺长的麦田,要特别注意预防低温或倒春寒,同时全面推广运用春氮后移技术,以控制返青期群体规模。灌浆期高温可在小麦扬花后用20%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50~180 L/hm2对水300 kg/hm2叶面喷雾。同时要在高温来临前,用尿素7.5~15.0 kg/hm2,对水600~750 kg/hm2均匀喷洒,预防高温逼熟和干热风的危害,延长叶片青枯衰老8%以上,增加籽粒蛋白质含量近5%左右,对提高产量和改善籽粒品质具有明显效果。

  3.5 后期倒伏及其预防

  适时化调化控是预防倒伏的最有效措施,在越冬始期,主茎四至五叶期,可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900~1 050 g/hm2对水1 200~1 500 mL/hm2,或用抗倒营养剂劲丰对水300~450 kg/hm2叶面喷雾,能明显降低穗下节间长度,增强根系后期活力,延长功能叶的功能期。

  4 主要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

  在准确监测病虫草害发生动态的基础上,要科学掌握防治对象适期,准确选用药剂品种,改进施药方法,提高防治效果。大力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提高无害化控制水平。进一步突出小麦药剂拌种技术示范推广,普及应用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立克剂)拌种,拌种方法为10 mL药剂加水300 mL拌麦种25 kg,预防小麦散黑穗病、纹枯病等系统侵染病害与土传病害,60%吡虫啉(高巧)悬浮种衣剂200 mL,加1.5~2.0 kg水调,制药液,包衣100 kg小麦种子,对防治地下害虫、苗期蚜虫以及壮苗具有较好的效果。

  有针对性地抓好秋季和春季恶性杂草防除,重点使用精恶禾草灵(骠马)、唑啉·炔草酸、异丙隆等药剂防治禾本科杂草;使甲(使它隆+2甲4氯)、苯甲(苯松达+2甲4氯)等药剂防治阔叶杂草。化除用药应掌握在日均温稳定在5 ℃以上的晴好天气,避开寒潮来临前用药,以防产生冻害。突出抓好纹枯病、白粉病和赤霉病防治,春季使用井冈霉素、苯甲·丙环唑等药剂防治纹枯病,三唑酮、烯唑醇防治白粉病,多菌灵、氰烯菌酯、戊唑醇等防治赤霉病;采用吡虫啉、烯定虫胺、吡蚜酮等重点防治好麦蚜[11-12]。

  5 参考文献

  [1] 褚冰倩,乔文峰.兖州市优质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3):86.

  [2] 谢磊,龚德平,刘文超,等.大麦新品种鄂大麦10号的栽培技术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895-4996.

  [3] 朱云集,崔金梅,郭天财,等.河南省小麦生产发展中几个关键技术问题的商榷[J].河南农业科学,2011,40(8):54-57.

  [4] 马涛,殷建军.晋春16号小麦栽培技术研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12(1):39-40.

  [5] 伏修强,杨雪华.小麦高产创建栽培技术[J].种业导刊,2013(11):19.

  [6] 黄丽,鲁磊,杜章.提高小麦品质的关键技术[J].种业导刊,2013(7):22.

  [7] 崔欢虎,王红.山西旱地小麦栽培技术体系的形成及其发展战略[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1,22(3):154-158.

  [8] 赵慧芳,潘一展.优质专用小麦配套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2002(8):49.

  [9] 高俊山,梅雷,邢克清,等.豫南地区优质小麦配套技术[J].河南农业,2000(9):13.

  [10] 周启红.川南小麦配套栽培及病虫防治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09(1):33.

  [11] 周开明,葛胜,赵庆稳,等.稻秸秆还田小麦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21):40-41.

  [12] 王绍中,季书勤,张德奇,等.河南省小麦栽培技术的演变与发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7(10):19-26.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