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树立主动秋播的思想与提高适期播种和质量、强化主流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建立抗灾应变措施与促进高产稳产、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洪泽县朱坝镇小麦高产配套措施,以期促进当地小麦的高产。 关键词 小麦;高产;配套措施;江苏洪泽;朱坝镇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5-0107-02 小麦是朱坝镇主要粮食作物,全镇小麦面积2 866.67 hm2,稳定与发展小麦生产对于促进该镇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2013年该镇夏粮生产,克服了前作水稻腾茬、秋种期间雨水集中、播种期跨度大进度慢、冬季积温少、春季气温变化剧烈频繁及旱情严重等因素影响,狠抓抗灾应变措施落实,努力控减因灾损失,实现了夏粮生产的良好收成。根据测产统计,全镇小麦实收面积2 866.67 hm2,比2012年2 733.33 hm2增加133.34 hm2;平均产量5 875.5 kg/hm2,比2012年5 587.5 kg/hm2增加288.0 kg/hm2,总产量达1.68万t,较2012年总产达1.53万t增加0.15万t,增长9.8%。 2013年全镇秋播小麦总的指导思想是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综合发展目标,坚持“稳定面积、突破单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的发展思路,以高质量主动秋播、奠定冬前壮苗基础和重施拔节肥2个关键环节技术突破为重点,通过深入开展高产增效创建与竞赛活动,加快推进全镇小麦由中产向高产的跨越发展。 1 树立主动秋播的思想,提高适期播种和质量 提高播种质量,需全面立足主动秋播的理念,以化解茬口季节矛盾为基础立早茬,以抢收抢种为核心、力争早种和根据不同播期类型主动调整栽培策略为重点,牢固把握秋播主动权[1]。 1.1 建立秋播小麦适宜与良性的茬口条件 稻麦两熟是朱坝镇主要种植制度,茬口衔接要做到水稻、小麦兼顾,坚持“全面推进机插秧、缩减直播水稻”技术思路,全面调整与优化现有稻作方式;全面配套应用生育期较短的中熟中粳稻品种及耐晚播早熟的弱春性小麦品种,以建立适应当地稻麦两熟高产要求的茬口衔接及相应的品种布局搭配方式使品种布局更加科学合理。在加强小麦主导品种郑麦9023推广应用的同时,结合生态优势及茬口特点,加强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以便筛选确定“接班”品种。在新品种选用上,要进一步突出高抗与广适结合、高产与优质结合,坚决淘汰重感小麦赤霉病、种子休眠期及抗寒性差的品种,确保生产用种安全[2]。 1.2 全面提高适期播种比例 适期播种是实现生育进程与气候条件优化同步,确保壮苗越冬、高产稳产的重要保证[3]。多年高产实践表明,朱坝镇郑麦9023等春性品种高产栽培最佳播种期宜在10月25日至11月5日。朱坝镇大面积粳稻茬或直播稻小麦茬口总体偏晚,播种季节偏紧,秋播工作要突出抢收抢种,尽可能做到早腾茬早播种,以压缩晚播面积。 1.2.1 适期抢收(水稻)。水稻最佳收获时期以抽穗后50 d左右为宜,此时水稻已处于完熟期,从稻穗外部形态看谷粒已全部变硬,穗轴上干下黄,有70%枝梗已干枯、5%~10%青粒,此时期植株已停止向谷粒输送养分,产量达最大值[4]。如果将水稻收获期推迟至枯熟期,不仅会导致灌浆籽粒营养物质倒流造成产量损失,而且会降低整精米率等指标,影响稻米品质。同时推迟水稻收获期,更会进一步人为延迟小麦播种期,给小麦产量带来严重损失。 1.2.2 推进秸秆旋耕还田。近年来,在秸秆焚烧工作中部分村组及农户存在等、看、磨的思想,明显拉长了收稻与种麦之间的农耗时间,使得本来就偏迟的小麦茬口播种期更加推迟。因此,在秋播工作中要全面加强稻草机械旋耕还技术的普及与推广,强化稻草切碎、匀抛、深旋及播后镇压等机械配套,机械条(匀)播,努力扩大稻草全量旋耕还田技术应用规模,切实提高作业效率与播种质量。 1.2.3 适时抢种。田块耕整后,全面及时组织抢种。遇干旱气候年份,应坚持抢墒,造墒播种,播后主动沟灌水,促进早苗齐苗;遇连续阴雨天气,应提前开好“十”字沟或“串心”沟排除田间积水,创造适播条件,保证播种进度[5]。 1.3 根据播种期类型,制定栽培思路 近几年,朱坝镇小麦集中播种期大幅后移,秋播时间显著拉长,从10月20日至12月下旬均有播种,苗情的复杂性增加了田管的难度。针对播期等多种因素向不利于小麦高产稳定的方向演变的实际,应合理确定不同播种期类型目标产量及构成,全面调整播种量、肥水运筹特别是增施穗肥等栽培策略。其中:10月25日前播种,应以分蘖成穗为主;10月26日至11月10日播种的应以主茎分蘖成穗并重;11月10—20日播种应以主茎成穗为主;11月20日以后播种则应以独干栽培为主。特别要避免“早播不稀、晚播不密”、“过量施肥”或“一炮轰肥”等粗放化栽培,调整流程为:依照田间成苗率确定主茎成穗,围绕目标成穗数确定基本苗,依照田间成苗率确定主茎成穗率,围绕目标成穗数确定基本苗,依照田间成苗率确定播种量,根据目标产量确定施肥量及运筹技术。 2 以控群体、壮个体为核心,强化主流技术集成示范与推广 以尽可能少的基本苗获得预定穗数,有利于做到个体与群体兼顾,是经过实践证明的高产栽培之路。围绕着力解决全镇大面积小麦群体偏大与个体偏弱的主要矛盾,促进以“稳群体、壮个体、攻大穗”为核心的高产、低耗与高效技术体系的落实与应用,2013年朱坝镇提出了推进全镇小麦由中产向高产跨越的5项主推技术”,即:小麦超高产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小麦规划化播种技术、稻草全量还田小麦全苗壮苗技术、小麦氮肥后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和晚播小麦独秆栽培技术等。结合实际情况,强化主流技术宣传培训和示范推广,有组织、有层次地开展村组干部、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种田大户、专业服务组织成员为重点的主体培训,努力提高技术推广到位率。 3 建立抗灾应变措施,促进高产稳产
主动抗灾应变是朱坝镇近几年来小麦持续丰收的重要经验之一。除适期播种、培育壮苗等主动抗灾应变基础外,始终牢固树立全程防灾减灾意识,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对于依赖自然发展的小麦生产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