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农业论文 >

生物农药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2)

时间:2016-04-11 09:59 点击:
2.1.2 利用源于生物体的生理活性物质的生物农药 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某些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抑制农作物病虫害的作用,这类物质统称为农用抗生素。根据抑制对象不同分为杀虫素、抗菌素及杀 草素。目

  2.1.2 利用源于生物体的生理活性物质的生物农药 细菌、真菌、放线菌等发酵过程中产生的某些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抑制农作物病虫害的作用,这类物质统称为农用抗生素。根据抑制对象不同分为杀虫素、抗菌素及杀 草素。目前研究较为深入的农用抗生素主要为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小环内酯类、醌类、多肽类、蛋白及酶类和杂环类化合物。其中,中国农科院研制的中生菌 素为糖苷类水溶性物质,这种新型农用抗菌素杀菌谱广泛,对水稻、蔬菜、苹果的真菌病害具有明显抑制作用。投入工业化生产的农用抗生素有阿维菌素、多杀菌 素、潮霉素等。
  植物源农药包括植物体次生代谢物质和转基因植物农药。据报道,植物体内包含的次生代谢物质超过40万种,包括糖苷类、酚类、黄酮类,萜烯类、 生物碱类、蛋白质类、萘酮类等多种化合物。2012年,我国植物源农药产量最高的是苦参碱,达5858吨,印楝素产量达1554吨,位列第二。截至 2014年12月,我国植物源农药产品共登记373种,其中有效成分种类31种。转基因植物因完整表达农药活性物质而受到广泛应用,如中国农科院研究并广 泛种植的Bt棉花,创造了较高的经济价值。
  动物源农药主要包括动物毒素、昆虫内激素、昆虫外激素(信息素)及天敌动物。其中研究最为活跃的是昆虫外激素,美国已经有10余种昆虫外激素 用于农业害虫的防治,通过大量诱捕,交配干扰和与其他生物农药联合使用的方式发挥作用,我国于2008年通过审核了首个昆虫外激素产品,用于蟑螂的引诱, 之后陆续登记了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橘小实蝇引诱剂等品种。
  3 生物农药发展趋势
  生物产业是新兴产业之一,而生物农药产业是生物产业的一部分,与化学农药相比,生物农药无毒、无害、无残留,是未来农药产品的发展趋势。
  3.1 挖掘更多生物资源
  我国生物资源丰富,物种繁多,仅已知高等植物就有532个科,20713种,可供植物源农药的开发利用。与高等植物相比,微生物种类更多,高 达50万~600万种,其中特殊生境微生物的研究应受到重视,在极地、冰川、海洋等环境下的微生物,通常具有耐寒、耐盐、耐高压等特性。与普通生境下的微 生物相比,特殊生境下的微生物遗传背景独特,新陈代谢途径不同,因而其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常具有特殊作用,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可能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3.2 加强政策扶持
  我国生物农药基础薄弱,防治面积占整个农作物防治面积的7%,发达国家生物农药防治面积可达整个农作物防治面积20%以上。与化学农药相比, 生物农药使用技术复杂,见效慢,农民认可度低,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生物农药的科普宣传,出台政策扶持生物农药产业,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大生物农药使用补 贴,加大新型生物农药研发力度,搭建连接科研部门、生物农药生产企业和农民的生物农药推广使用平台。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