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农业论文 >

恩施南方红豆杉天然林的群落及种群特征(3)

时间:2016-02-24 10:00 点击:
1)海拔。在调查区内南方红豆杉种群在不同海拔高度上的分布存在差异(表9)。更新层在海拔850~890m分布最多,有1000余株;演替层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主林层则与演替层相反,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少。南方

  1)海拔。在调查区内南方红豆杉种群在不同海拔高度上的分布存在差异(表9)。更新层在海拔850~890m分布最多,有1000余株;演替层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主林层则与演替层相反,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少。南方红豆杉的胸径和树高也有一定的变化,在调查区内,随着海拔的升高,演替层南方红豆杉的胸径和树高都呈减小趋势,主林层南方红豆杉的胸径和树高则呈增大趋势。
  2)坡位。样地内不同群落层次、不同坡位的南方红豆杉的统计结果如表10所示。统计结果表明,总体来讲,坡的上中部分布比较多,坡的中下部分布最少;更新层在坡位中上部分布最多,中下部的更新层稀缺;坡位从上部到下部,主林层的平均树高呈增长趋势,更新层则相反;胸径从上部到下部更新层呈变小趋势。
  3)坡度。调查样地的统计结果显示(表11),坡度的陡缓对南方红豆杉种群的分布有一定影响。坡度38°左右,南方红豆杉数量为38株,坡度50°左右为26株,坡度60°为22株。而在阴坡只有来凤样地有南方红豆杉分布。总的来说,阴坡南方红豆杉的分布数量比阳坡多得多。
  4)性别结构。4个样地南方红豆杉种群性别的统计结果见表12,结合图1可以看出,同一样地中,当雌株与雄株的分布比例大于或等于1时,种群的结构比较完整,不同径级的幼树和立木都有分布;当雌雄比为1∶6时,幼树和幼苗都缺失,为严重衰退型,不利于种群的发展。
  3小结与讨论
  3.1群落植物区系有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趋势
  植物区系是在一定地区或国家所有的植物种类的总和,是植物界在一定的自然地理调解下,特别是在自然历史条件综合作用下发展演化的结果[24]。王祖良等[25]通过对浙江临安桐坑南方红豆杉全面踏查统计,植物区系以温带、亚温带成分为主,共有198属,占总属数的53.4%,其中北温带和东亚占多数,分别为34.8%、32.3%。曹基武等[26]对湖南芷江县南方红豆杉群落植物区系分析发现,该群落植物区系组成分布于亚洲、大洋洲、美洲的热带地区,即该群落植物区系的热带成分较明显,温带分布科为10科,占总科数31.25%。本研究的调查分析表明,恩施南方红豆杉群落植物区系只有12个分布区类型和2个变型,且多集中分布在泛热带、北温带和东亚,共有60属,占总属数的69%。从大类来讲,多为温带分布,共有47属,占总属数的54%,其中东亚为温带分布中最大一类,占总属数的18%。整个群落区系分布有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的趋势,这与恩施的地理方位吻合。
  3.2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
  植物的生活型是长期适应外界环境在形态上的表现特征,是对环境的综合反应。朱祥福等[27]调查分析显示,九连山南方红豆杉群落的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占79.7%),群落中不存在大高位芽植物(30m以上的乔木),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未调查到。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南方红豆杉的植物生活型以木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共有92种,占80.70%[28]。本研究对群落生活型调查分析显示,高位芽植物在群落中分布最多,共有58种,占总数的58.59%,地面芽植物和地上芽植物明显偏少,分别占总数17.17%和15.15%,地下芽植物和一年生植物最少,只有2.02%和9.09%。总之,高位芽植物占绝对优势,这与朱祥福等[27]的调查结果一致,其次是地面芽植物。这说明该群落所在地气候环境为温热多湿,但要历经一个较长冬天,使喜湿植物种类受限,而对寒冷植物适应性好的植物增加。
  3.3恩施南方红豆杉适合在海拔870~890m阴坡生长
  南方红豆杉对环境因子的选择:对于更新层来说,海拔870~890m分布最多,有1000株。阴坡的分布数量比阳坡多,坡位越上,恩施南方红豆杉越少,这与刘彤[15]的研究结果一致。恩施南方红豆杉的雌雄性比例≥1时,种群结构比较完整,这与对保康县南方红豆杉种群特征的研究结果一致[29]。目前,还没有关于南方红豆杉性别比例对种群结构的影响方面的报道。
  3.4种群的年龄结构总体上为初始增长型
  种群的年龄结构能反映种群动态及其发展趋势,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种群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30]。李先琨等[31]对广西元宝山林区南方红豆杉种群进行调查,通过划分不同径级的方式代表龄级,结果显示南方红豆杉种群为稳定种群,种群空间格局为集群分布,龄级越大,集群程度减小,大树随机分布。张桂萍等[32]通过立木结构分析,将种群的年龄结构划分为6个径级,结果显示,山西蟒河南方红豆杉种群的幼龄个体匮乏,种群处于退化的早期阶段。本研究对南方红豆杉年龄结构采用立木结构分析法,研究结果表明利川和咸丰样地2这两个样地的结构都不完整,利川南方红豆杉没有幼树、幼苗和大径级立木,咸丰样地2缺乏Ⅰ级幼苗,径级结构表现为倒金字塔型,为衰退型;咸丰1和来凤样地结构完整,但咸丰样地1的Ⅲ级立木较少,整个径级结构表现为衰退型,来凤南方红豆杉主要由Ⅰ级幼苗组成,该径级结构的种群为初始增长型。
  3.5加强对恩施南方红豆杉的保护势在必行
  恩施南方红豆杉是国家Ⅰ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其野生资源尤其珍贵,对其加以保护迫在眉睫。南方红豆杉群落距离人类居住地比较近,特别是咸丰和来凤,林中有小路,人类活动比较频繁,随着人类活动不断增加,对种群造成严重干扰。咸丰样地1由于楠竹干扰,径级结构严重衰退,来凤的种群结构比较完整,只是幼苗非常多,立木比较少。说明从幼苗、幼树到长成立木的阶段死亡率很高,需要加以调研和保护。
  通过对湖北省境内南方红豆杉野生资源的调查,其中建立有效保护区的只有星斗山。生境的破坏是对包括南方红豆杉在内的很多濒危植物的重大威胁之一。建议对野生南方红豆杉集群分布区重点保护起来,保护其数量、遗传多样性,使得优良基因得以保存。并开展相关的科研工作,了解种群动态、种间竞争关系、种间竞争关系及与群落其他生物间关系等。具体措施包括:①对南方红豆杉种子的保护。禁止人们收集南方红豆杉种子,禁止家畜啃食种子;②对幼苗层的保护。为其提供良好的生存空间,适当清除幼苗周围的杂草,使南方红豆杉不受种间竞争压力影响;③对立木的保护。严禁买卖保护区内的树种和乱砍乱伐行为,用法律手段有效保护南方红豆杉成年个体。
  【参考文献】
  [1]廖文波,张志权,苏志尧.抗癌植物南方红豆杉保护生物学价值的评价[J].生态科学,1996,15(2):17-20
  [2]员学锋,汪有科,吴普特,等.PAM对土壤物理性状影响的试验研究及机理分析[J].水土保持学报,2005,19(2):37-40.
  [3]傅瑞树,朱建化.福建省南方红豆杉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2003,30(1):53-56.
  [4]杨相甫,李景原,王太霞,等.河南红豆杉属植物地理分布初探[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28(1):72-74.
  [5]傅瑞树,朱建华,黄琦,等.南方红豆杉扦插繁殖和离体培养研究现状[J].武夷科学,2003(19):293-298.
  [6]张宗勤,杨金祥,杨宗英.红豆杉的生物学特性及应用前景[J].陕西林业科技,1996(2):8-10.
  [7]廖文波,张志权,陈志明,等.粤北南方红豆杉的群落类型及物候与繁殖生物学特性[J].应用生态学报,2002,13(7):795-801.
  [8]LIUGM,FANGWS,QIANJF,etal.DistributionofpaclitaxelanditscongenersinTaxuschinensisvar.mairei[J].Fitoterapia,2001,72(7):743-746.
  [9]周光龙,郑小江.湖北恩施山区野生植物资源与开发利用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1(6):22-24.
  [10]刘杰书.恩施州自然环境与天然药物资源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5):444-447.
  [11]谭传凤,张安录.鄂西南山地垂直气候生境地带[J].生态农业研究,1993,1(3):27-34.
  [12]陈建国,田大伦,闫文德,等.鄂西南区域土壤有机碳储量、密度及其影响因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1,31(5):57-62.
  [13]吴征镒,周浙昆,李德铢,等.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J].云南植物研究,2003,25(3):245-257.
  [14]吴征镒.《世界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系统》的修订[J].云南植物研究,2003,25(5):535-538.
  [15]刘彤.天然东北红豆杉种群生态学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7.
  [16]周纪伦,郑师章,杨持.植物种群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17]王伯荪,李鸣光,彭少麟.植物种群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19]茹文明.濒危植物南方红豆杉生态学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06.
  [20]吴征镒.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J].云南植物研究,1991(增刊):1-139.
  [21]文仕知,宋良友,喻勋林.神农架华山松群落特征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30(4):91-96.
  [22]邹秀红.福建永春闽楠天然林植物区系和物种多样性研究[J].亚热带植物科学,202,31(2):23-26.
  [23]LEAKWB.Agedistributioninvirginredspruceandnorthernhardwords[J].Ecology,1975,56(6):1451-1454.
  [24]吴征镒,王荷生.中国自然地理-植物地理(上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
  [25]王祖良,赵明水,楼炉焕,等.临安桐坑南方红豆杉群落区系组成和群落特性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3,23(3):1-9.
  [26]曹基武,吴林世,刘春林,等.湖南芷江县南方红豆杉群落特征及植物区系分析[J].湖南林业科技,2013,40(4):39-56.
  [27]朱祥福,林宝珠,杨学军.九连山南方红豆杉群落特征分析[J].江西林业科技,1998(1):1-6.
  [28]龙婉婉,邓贤兰,左传莘.井冈山自然保护区南方红豆杉群落植物区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36(5):1840-1842.
  [29]沈瑾花,齐蕊,周存宇,等.保康县南方红豆杉种群特征研究[J].世界生态学,2013,2(4):33-37.
  [30]廖文波,苏志尧,崔大方,等.粤北南方红豆杉植物群落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2002,24(3):295-306.
  [31]李先琨,苏宗明,黄玉清,等.元宝山南方红豆杉的群落及种群结构特征[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22(2):23-28.
  [32]张桂萍,张建国,茹文明.山西蟒河南方红豆杉群落和种群结构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2):169-172.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