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选取上海市闵行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定性分析法将该区域观光农业资源划分为7种类型,并对不同类型观光农业资源内涵进行剖析,然后运用区位熵、地理集中指数和空间分布密度3种地理统计方法对该区域观光农业资源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最终基于观光农业资源不同类型内涵及空间分布特征,提出闵行区观光农业旅游线路设计方案并通过ArcGIS工具反映出来。结论如下:资源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是观光农业旅游线路设计的重要依据,资源类型划分是确定旅游线路主题的基础,资源空间特征分析可初步判断旅游线路空间分布区位,并最终为不同主题旅游线路选取适宜的观光农业资源点。 关键词:观光农业;旅游线路;资源特征;大都市郊区;闵行区 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项交叉性产业,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改变单一农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的一条重要途径。观光农业的发展为人们观光旅游、休闲健身、欣赏田园风光、享受农家乐趣等活动提供了新的空间场所。 1970年代以来观光农业在日本、美国、英国、荷兰等经济发达国家兴起并发展,而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郊区是观光农业发展的主要区域,该地区独特的区位以及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在发展观光农业上有着明显的优势。近年来我国观光农业在一些大城市郊区也逐渐发展起来,其中上海、北京、成都、深圳和广州等城市的观光农业发展较为迅速。城郊观光农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合理有效的旅游线路设计,一个地区旅游线路的开发水平、完善程度及销售成功与否最终会影响到该地区的旅游发展。然而目前针对城郊观光农业旅游线路的研究成果较少,其理论基础亦比较薄弱。基于上述因素,本文选取上海市闵行区为研究区域,从农业旅游资源类型及空间特征两个方面着手,对该区域内观光农业旅游线路的设计思路进行研究,从而总结出基于资源特征分析的城郊观光农业旅游线路设计的一般性规律。 1、旅游线路研究概述 目前针对旅游线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义辨析、线路设计原则设定、旅游线路空间尺度变化、旅游线路与旅游者行为研究、影响旅游线路设计因素分析、旅游线路专营研究以及旅游线路模式归纳等方面。旅游资源作为组成旅游线路的核心元素,其资源特征与旅游线路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始终是学者们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旅游线路开发设计的基础和依据。楚义芳就曾指出旅游吸引物是旅游线路设计所必须考虑的基本因子之一。旅游线路的本质就是依赖于旅游资源分布的线型旅游产品,旅游线路中所选取旅游资源的魅力如何、旅游资源选择是否得当、组合是否合理都是影响旅游线路产品市场价值的关键所在。在旅游资源众多的内涵特征中,资源类型特征及其空间特征是旅游资源自身特征的重要方面,同时也与旅游线路设计之间的联系最为紧密。 1.1资源类型与旅游线路研究 资源类型划分在以往旅游线路的研究成果中表现出多种层面的内涵,概括起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将空间尺度较大的旅游目的地看作宏观意义上的旅游资源并对其进行类型划分,从而探讨其与旅游线路之间的关系。旅游线路中针对旅游目的地的类型划分有助于理解人们怎样看待一个地方在旅游线路中的地位与角色。Lew和McKercher将旅游目的地划分为单目的地、门户型目的地、出口型目的地、途径型目的地、枢纽型目的地五种类型。 袁佺等学者就基于大小华东地区各目的地在旅行社所提供的旅游线路中出现频次的差异将上海、杭州、南京、苏州划定为门户型旅游目的地。Pearce提出游客总是最先到达国际门户,然后游览最主要的旅游景点。Mings将此定义为功能等级。麦克切尔则明确的提出旅游空间线路模式中存在着主要目的地和次要目的地。另一种情况是从旅游资源所属类型特征出发探讨旅游线路的设计思路。李跃军针对浙江东部海滨型旅游资源的游线进行了构建。陈青光对桂林山水型旅游资源线路设计提出“三环、三瓣、三线”的“蛛网式”结构体系。本文针对资源类型与观光农业旅游线路内在联系的研究隶属于第二种情况,即从上海市闵行区观光农业资源的类型特征出发,进一步探讨观光农业旅游线路的设计思路。 1.2空间特征与旅游线路研究 空间特征与旅游线路研究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在三个主要方面:一是从旅游资源的空间组织角度对旅游线路的内涵进行定义,庞规荃指出旅游线路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由交通线把若干旅游点或区域合理地贯穿起来,并具有一定特色的路线。二是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旅游线路设计原则之间的联系,阎友兵就提出空间安排合理原则是旅游线路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三是从宏观和微观两种空间尺度研究游客的旅游线路组织模式。宏观尺度旅游线路模式指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游客旅行空间模式,包括国际和国内游客在不同目的地之间的旅行空间模式。Lue、Crompton和Fesenmaier总结出五种度假旅行模型(LCF模型),即单目的地模式、往返模式、营区基地模式、区域游模式和旅行链模式。史春云等学者通过比较分析我国旅行线路空间模式、格局及特征后发现游客中远程线路倾向于选择多目的地旅行模式。袁佺等学者通过分析世博旅游线路组织模式与规律后指出单目的地模式和完全环游模式是大小华东地区最重要的两种旅游线路模式。Opperma则在LCF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出7种模式。微观尺度旅游线路模式则是指旅游目的地区域内不同景点之间的游客旅行模式。Lew和McKercher对旅游目的地内部区域的游客空间活动模型进行了归纳,包括点对点、环游、复杂3种线性旅行模式。Connell通过游客地图问卷,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研究苏格兰国家公园中旅游者的旅行线路空间模式。本文对于资源空间特征与农业旅游线路内在联系的研究重点在于从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出发研究观光农业旅游线路的设计思路,而游客的空间行为模式并不作为本文的研究核心。 2、闵行区观光农业资源特征分析 2.1研究区域背景 上海市闵行区地处长江三角洲东南部的前沿区域,上海市中心城区的西南部,该区辖3个街道9个镇,其境内数量丰富、类型多样的观光农业资源主要分布在浦江镇、马桥镇、华漕镇、吴泾镇、梅陇镇、颛桥镇和七宝镇,其中包括已经建成、正在建设和拟建设三种情况的观光农业资源,各个观光农业资源的占地面积不一。 2.2闵行区观光农业资源类型划分 资源类型特征是观光农业资源总体特征的重要组成内容,是重新认识农业旅游资源相互之间联系与区别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是基于观光农业资源特征对城郊农业旅游线路进行设计的前提条件。学者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对观光农业资源类型划分提出见解:根据观光农业资源的不同开发方式可将其划分为生态农业村、旅游农庄、观光农园、科技农园4种类型。依据目前观光农业的不同功能特征可将其划分为观光、品尝、购物、务农、娱乐、休闲、疗养、度假等多种类型。而按照观光农业的结构特征则可分为观光种植业、观光林业、观光牧业、观光渔业、观光副业和观光生态农业6种类型。本文采取定性分析法依据资源本身的功能特征及其产品特色,将闵行区观光农业资源划分为7种类型,即生态农业型,绿色食品基地型,民俗风情型,新奇优特产品型,现代农业生产及设施展示型,农业博览会型及都市农业综合型。上述各类型观光农业资源内涵具有一定程度的交叉和联系,这是因为闵行区观光农业旅游资源主要是以观光农业园的形式进行组织开发,因此本文对于闵行区观光农业资源的类型划分实际上是从划分观光农业园区类型的角度进行的,而不是针对单体观光农业资源进行严格的类型划分。与此同时,闵行区观光农业园区均具有现代观光农业发展的多样性与综合性特征,每一个观光农业园都拥有类型多样的单体观光农业资源,所以本文从观光农业园区的视角出发所划分出的闵行区观光农业资源类型内涵之间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交叉性和联系性。 基于上述原因,本文对于观光农业资源的类型划分主要是以闵行区各个农业园区所拥有的核心观光农业资源为主要依据。 2.3闵行区观光农业资源空间分布特征 针对观光农业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是城郊农业旅游线路设计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及基础工作。本文通过ArcGIS工具将上海市闵行区地图进行数字化处理,从而建立基础底图,并且将从上海市闵行区农业委员会收集到的闵行区观光农业资源相关资料整理为资源数据库并最终反映出来。从上文关于闵行区不同类型观光农业资源分布特征的分析可知,观光农业资源数量分布特征与规模分布特征具有一定的区别,这就要求有关闵行区观光农业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中需要兼顾考虑资源数量和资源规模两个方面。具体的分析思路如下:选取闵行区较大空间尺度作为分析地域时,采用资源数量作为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依据(其中包括观光农业资源区域空间分布差异分析和空间集中性分析),此时由于各个观光农业资源在此种空间尺度下可以忽略其规模属性,而将其作为点数据进行分析。然而在将闵行区境内较小空间尺度(例如以各个城镇为研究区域)作为分析地域时,采用资源数量和资源规模两个数据作为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的分析依据(其中包括观光农业资源数量空间分布密度以及资源规模空间分布密度分析)。 2.3.1观光农业资源区域空间分布差异。为了研究闵行区观光农业资源在较大空间尺度范围内的空间分布结构及分布区位差异,本文将闵行区分为北部、中部和南部3个区域,并运用区位熵分析观光农业资源在上述3个区域内的空间分布差异,区位熵的计算公式为:Qi=miΣi=1nmiMiΣi=1nMi(1)式中:mi为分区i中资源数量;Mi为该分区内包含的城镇数量;n=3,表示分区的个数(闵行区被划分为北部、中部和南部3个区域);Qi为分区i内资源分布的区位熵,一般来讲,Qi大于1,说明分区i内资源分布较多,反之较少,Qi越大,说明分区i内资源数量越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