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农业论文 >

我国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基于全国1980个县的实证分析(2)

时间:2015-12-15 16:37 点击:
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县一般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都较高,如农业发展水平排名第一的黑龙江省的漠河县,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分别达到90.22万元/人和44.4万元/hm2,排名分别为第1和第9名。而农业发展水平排名倒数

  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县一般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都较高,如农业发展水平排名第一的黑龙江省的漠河县,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分别达到90.22万元/人和44.4万元/hm2,排名分别为第1和第9名。而农业发展水平排名倒数第1的山西省的柳林县,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分别仅有0.77万元/人和0.9万元/hm2,排名分别为第1919名和第1962。可见,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基本决定了农业发展水平的高低。

  2.3农村城镇化水平评价

  农村城镇化指数在80以上的县有10个,占总数的0.5%,分别是江苏省的昆山市、吴中市、太仓市、吴江区、常熟市、张家港市、江阴市、内蒙古的东胜区和海拉尔区、黑龙江省的绥芬河市。在50-79的有290个县,占14.6%。在10-49的有1678个县,占84.7%。在10以下的只有青海省的囊谦县,仅为7.26。可见,全国县域农村城镇化整体水平较高。

  各县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极不平衡,最高的江苏省的昆山市(89.89)与最低的青海省的囊谦县(7.26)之间差距悬殊,相差近12倍。各县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差距很大。

  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的县一般非农产业比重、城镇化率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较高,如排名第1的江苏省的昆山市,非农产业比重、城镇化率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9.09%、77.90%和17374元/人,分别排名第10、第18和第7名。而排名倒数第1的青海省的囊谦县,非农产业比重、城镇化率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仅为34.45%、7.95%和1968元/人,排名分别为第1972、1756和第1967名。可见,非农产业比重、城镇化率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中起决定作用。

  2.4农业支持保护水平评价

  农业支持保护水平指数在50以上的有14个县排名在前面的是新疆的伽师县、山东省的新泰市、山西省的平遥县、西藏自治区的贡觉县等。可以发现,大部分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农业支持保护水平力度反而要大。而经济发达省份的县,农业支持保护水平力度反而要小,如北京市的大兴区和上海市的奉贤区,农业支持保护水平指数排名分别是第1762名和第1863名。

  2.5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

  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排名在前面的是新疆的城市、和硕县、乌苏市、阜康市、精河县、麦盖提县和昌吉市、内蒙古的开鲁县,指数都在90以上,但是这些县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大部分都在1000名后,这些数据表明经济落后地区资源环境条件相对要好一些。

  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排名在后面的县,指数都在60以下,但是这些县的地区生产总值排名大部分都在700名之前,这些数据表明经济发展较好地区的资源环境条件相对要差一些。

  3、对策与建议

  3.1第一类地区:持续发展,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第一类地区共有2个县,是江苏省的太仓市和昆山市,接近农业现代化的成熟阶段,农村非农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趋势明显,农村经济发展主要以城市为依托,农村工业化程度和农村城镇化程度都较高,农村经济受城市经济的强烈辐射作用,农村已经由农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服务业主导型经济转变。

  农业实现机械化、集约化经营,非农产业成为人们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农业支持保护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较低。

  因此,对此类区域,应该充分利用经济发达、农业基础设施较为完善的优势,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加大科技投入,推进高效农业发展,继续增强农业企业竞争力,在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中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同时也要着力提高农业支持保护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3.2第二类地区:进一步提升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质量水平

  第二类地区共有132个县,处于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阶段,大部分是自然条件好,农业发达的地区,农业产业化水平高,农业龙头企业多,带动能力强。农民收入水平比较高,农村社会发展比较协调,非农收入所占比重较高,农业劳动回报率水平比较高。

  此类区域要提高农业效益,要用现代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高科技农业和高附加值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实现农业规模经营,形成区域整体聚集优势,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农村教育发展,提高农业和农民的竞争力。

  3.3第三类地区:在保障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第三类地区共有1074个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处于全国中等地位,处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农业人口较多、土地资源丰富,农业初级生产能力较强,但农村经济综合实力不强,农民收入水平处于中等层次。大部分是传统的商品粮基地,属于粮食调出区。非农产值比重较低,农业中种植业比重较大。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业总体的附加值不高。

  此类区域要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严格保护基础耕地,提高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与此同时,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着力将农业资源优势转化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经济优势。按照农村同城市发展相协调、农村社会事业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要求,促进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尤其要把加快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的发展放在突出位置,逐步缩小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差距。

  3.4第四类和第五类地区:在先进地区的辐射和带动下,逐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第四类和第五类地区共有772个县,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处于全国相对落后的地位。处于农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大部分地区交通不畅,信息闭塞,经济基础薄弱。农村经济不发达,城镇化水平低,农民收入低。非农产值比重低,农业经济占有重要地位,很多地区农业仍以粗放型为主。农业商品率低,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还有大量的贫困人口。但是大部分地区农业环境条件较好,农业特色资源较多。

  因此,此类区域应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与环境优势,充分利用其丰富的特色农业资源优势,打造与宣传绿色农产品品牌,以绿色品牌来带动整个农业的现代化。由于此类区域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却要承担着重要的生态责任,政府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财政支出方面应对此类地区有所侧重,积极探索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辐射带动机制,能有效地实现功能互补、联动发展。

  参考文献:

  [1]汤美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国际标准[J].桂海论丛,

  [2]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一个比较史的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3年人类发展报告—千年发展目标:消除人类贫困的全球公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4]梅方权.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和战略选择[J].调研世界,

  [5]钟甫宁.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区域现代化指标体系问题探讨[J].农业现代化研究,

  [6]黄祖辉,林本喜.基于资源利用效率的现代农业评价体系研究兼论浙江高效生态现代农业评价指标构建[J].农业经济问题,

  [7]辛岭,蒋和平.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测算[J].农业现代化研究,

  [8]单玉丽.福建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估与发展构想[J].农业现代化研究,

  [9]陆相林.山东省17地市农业现代化水平分类及区划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

  [10]李宝玉,李刚,高春雨.环渤海现代农业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发展水平评价[J].中国农学通报,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