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浮游植物的物种多样性 表3显示灌河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多样指数在各季节相差不大,范围在3.835 7~4.199 7,年平均值为4.046 7;物种丰富度指数范围在1.432 1~2.897 0,年平均值为1.959 8,季节差异较大;均匀度指数范围在0.716 9~0.859 5,年平均值为0.791 0,差异不大。2月份浮游植物种类丰富,故其物种丰富度指数最高,由于种间数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而其均匀度指数反而最小。2月12个站点采到浮游植物种类最多的站点为75种藻类,最少的站点为42种,各站点的种类平均数为59种。8月浮游植物种类较少,其物种丰富度指数也最小,但由于种间数量差异不大,因而其均匀度指数反而最高。8月12个站点浮游植物种类最多的站点采到42种藻类,最少的站点仅采到20种,平均各站点的种类数为25种,在全年采样中其种类平均数为最少,11月采样各站点浮游植物种类平均数为34种,5月为32种。 3 讨论 浮游植物是海洋生物生态系统中有机物的初级生产者,其种类组成和数量的变化都将影响海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灌河口附近海域浮游植物种类多为广温、广盐的近岸广布种,还有少量河流带入的淡水种类,硅藻是浮游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甲藻次之。浮游植物种类的季节变化为随季节先降后升,这与以往的调查结果一致[1,2]。全年共出现浮游植物205种,与其他黄海海域(50~130种)相比种类较为浓密[5]。主要优势种为圆筛藻、根管藻、骨条藻和夜光藻,而栅藻、盘星藻、刚毛藻等淡水种类较少,主要由灌河入海的淡水带入海中。 灌河口附近海域的浮游植物的全年平均细胞密度为5.454 4×105个/m3,与其他海域[6]相比偏低,由于该海域浮游植物调查的历史记录空白,因此与其他年份无法比较。毛兴华等[8]研究表明,黄海海域浮游植物细胞密度的周年分布为双峰型,一般在夏、秋或春、夏达到到峰值。研究结果显示,调查海域的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周年分布为单峰型,2月份达到峰值,8月份为低谷,这可能与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的变化相适应,在2月份调查海域的浮游动物数量较少,而8月份浮游动物数量剧增从而导致浮游植物的细胞密度降低。随着气温的降低,浮游动物的数量逐渐减少,浮游植物的数量也逐渐增加,至冬季达到峰值。 本调查研究表明灌河口海域的浮游植物种类丰富、密度较大,可作为滤食性海水养殖对象的优良饵料。海水养殖业是人类获取海洋生物资源的主要手段,可充分利用该海域的浮游植物资源开发海水养殖种类及合适的养殖模式。鱼、虾、贝、藻的混养模式可维护养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稳定生态平衡的科学养殖模式成为发展海水养殖产业的主要研究课题,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董 婧,李培军,刘 悦,等.黄海北部近岸浮游植物生态特征分析[J].水产科学,1999,18(5):12-15. [2] 王 鉴,李桂珍,王秀艳.长海县水域浮游植物数量分布和季节变化[J].水产科学,1995,14(4)23-25. [3] 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4] 程兆第.硅藻彩色图集[M].北京:海洋出版社,1996. [5] 俞建銮,李瑞香.渤海、黄海浮游植物生态研究[J].黄渤海海洋,1993,11(3):52-59. [6] 杨关铭,王春生,何德华,等.秦山核电站邻近水域浮游动物的生态特点[J].海洋学研究,1991,9(2):98-108. [7] 沈国英,施并章.海洋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58-162. [8] 毛兴华,张为先,张建中.桑沟湾增养殖环境综合调查研究[M].山东青岛:青岛出版社,1998. [9] 蔡晓明.生态系统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10] GB/T 12763-2007,海洋调查规范[S]. [11] 郑 重,李少菁,许振祖.海洋浮游生物学[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4. [12] 郑 重.海洋浮游生物生态学文集[C].福建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19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