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农业论文 >

我国蝗虫种群动态研究初探

时间:2014-12-10 11:31 点击:
摘 要:蝗虫种群动态是蝗虫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对其变化规律的研究在有效预测和防治蝗灾的发生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在查阅大量蝗虫种群动态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国内蝗虫种群动态研究的概况和新进展,探讨了其新的发展方向,为深入
  摘 要:蝗虫种群动态是蝗虫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对其变化规律的研究在有效预测和防治蝗灾的发生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在查阅大量蝗虫种群动态研究资料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国内蝗虫种群动态研究的概况和新进展,探讨了其新的发展方向,为深入进行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蝗虫;种群动态;中国

  中图分类号:S433.2 文献标识码: 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4.11.004

  昆虫的种群动态是昆虫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1],它研究昆虫种群数量在时空尺度上的变动规律。对昆虫种群动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在昆虫资源的合理利用、生物保护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蝗虫为隶属于直翅目蝗总科昆虫的总称。全世界蝗虫种类多达1万种以上,最早有关蝗虫的记录,见诸于古埃及第六王朝墓室的石刻(公元前2270—公元前2420年)[2]。蝗虫自古至今都是农、林、牧业的重要害虫之一,从而备受相关工作者和研究学者的重视[3]。蝗虫种群动态研究也是蝗虫种群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对蝗虫的种群动态进行研究,在有效预测和防治蝗灾的发生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蝗虫种群动态研究发展

  早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学者对蝗虫种群动态就进行了初步研究。在此阶段,马世骏[4]对我国的东亚飞蝗发生情况做了报道,并研究了发育起点温度、土壤因子对东亚飞蝗卵发育的影响,间接反映了东亚飞蝗虫卵的分布及成虫种群动态。同一时期,中国科学院北京动物研究所学者与前苏联学者俄沃多夫对新疆伊犁、乌鲁木齐等地的蝗虫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并描述了该地区蝗虫的主要种类及其形态特征和分布规律[5-7]。

  20世纪六七十年代,蝗虫种群动态的研究得到进一步发展。丁岩钦等[8]详细分析了东亚飞蝗蝗蝻、成虫以及卵的空间分布型,提出有机体群聚分布特征的原因,既包含着由于生物体自身生殖、扩散等作用的结果,亦包含着它对其栖息地环境条件差异的反映结果,并且通过在东亚飞蝗蝗蝻期出现的2种性质不同的分布格局,对空间分布格局与虫口密度、抽样单位大小的关系做了进一步分析,并探讨了蝗蛹分布型及蛹期的扩散型与种群猖獗的关系,对抽样方法在蝗虫防治中的运用进行了讨论,为以后蝗虫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马世骏等[9]则以洪泽湖蝗区为例,对东亚飞蝗中长期数量预测方程的建立基础进行分析并提出3种预测方法,不仅为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动态预测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20世纪80年代对蝗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草原生态系统及其群落结构方面。这一时期,对蝗虫群落或种群在特定时间内表现出的外部结构、内部功能及自身的生物学特性的差异进一步研究和论证[10],从而开启了蝗虫种群的时间动态研究。康乐等[11]通过模糊聚类分析法对我国飞蝗种群的发生区域进行了分析并归类[11],借此反映亚洲飞蝗与东亚飞蝗在我国具有不同的分布格局与相关动态。

  20世纪90年代,蝗虫生态学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蝗虫群落与植被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得到更深层次的研究。Kangle[12]就此作用关系在内蒙古地区做了深入调查研究并取得了鲜有成效;刘长仲等[13]则根据1992—1995年在甘肃夏河县甘加高山草原的系统调查资料,用平均密度(M)、聚集度指标(M/M)、有虫样方出现频率(F),对草原上狭翅雏蝗(Chorthippus dubius)的种群动态进行了模糊聚类分析,对该地的狭翅雏蝗发生预测及防治作出巨大贡献,同时也为相关研究提出理论依据。

  2 我国蝗虫种群动态研究现状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