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崔宏安,刘莉丽,陈铁山,等.葛藤不同类型叶耐旱结构的比较解剖学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3,23(12):2 211-2 215. [5] 金银根.植物学实验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9. [6] 李和平.植物显微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49-50. [7] 江川,罗大庆,王立辉.西藏半干旱区5种灌木叶片结构的抗旱特征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26(4):13-17. [8] 刘冰浩,陈国平,牛英,等.柚叶片与抗旱性相关的解剖结构指标研究[J].北方园艺,2011(13):9-12. [9] 陈雪梅,王友保.浅谈叶片结构对环境的适应[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9):80-81. [10] 韩刚,李少雄,徐鹏,等.6种灌木叶片解剖结构的抗旱性分析[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21(4):43-46. [11] 刘红茹,冯永忠,王得祥.延安5种木犀科园林植物叶片结构及抗旱性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1(2):75-80. [12] 马小芬,王兴芳,李强.不同种源地文冠果叶片解剖结构比较及抗旱性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27(6):92-96. [13] 王丹,史滟滪,骆建霞,等.亮叶忍冬与蔓生紫薇叶片解剖结构与抗旱性的关系[J].北方园艺,2010(13):85-87. [14] 李芳兰,包维楷.植物叶片形态解剖结构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J].植物学通报,2005,22(S1):118-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