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农民受益的支付意愿与支付方式 近些年,有学者对农地整理中农民的投工、投资行为作过一些探讨。王瑷玲等在山东省惠民县等8个县的调查表明,有32.00%的农民愿意义务投工,但没有农民表示愿意直接投资[16];赵谦的调查研究显示,仅约20.30%的农民表示愿意“出钱”,占21.28%的农民表示愿意“义务投工”[17]。本课题组对湖北省5个县区7个农地整理项目区390份农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农民表示愿意为农地整理所带来的好处予以支付(投工、资金),所占比例为96.67%,其余的受访农民则拒绝支付,所占比例为3.33%。在愿意支付的377位受访农民当中,多数受访农民倾向于义务投工,所占比例为77.45%,少部分受访农民表示愿意出钱,以代替投工,所占比例为22.55%。 进一步考察可以发现,即使同样采取“义务投工”方式,农民之间仍存在投工量的差别。调查结果显示,愿意投入5~6天的受访农民有85人,所占比例为29.11%;愿意投入7~8天的受访农民有83人,所占比例为28.42%;愿意投入2天以下的受访农民有22人,所占比例为7.53%;愿意投入8天以上的受访农民也有35人,所占比例为11.99%。农民投工天数的概率函数符合正态分布,其中选择居于3~8天的农民占了总有效样本的80.48%,可见低投入意愿和高投入意愿的受访农民所占比例都较小。 农户调查结果显示,选择以“出钱”方式来支持农地整理的农民,在被询问“希望一次性为自家每亩耕地支付多少”时,其回答存在较大差异。其中:29.41%的农民选择60~90元的支付标准;22.35%的农民选择90~120元的支付标准;20.00%的农民选择30~60元的支付标准;选择30元及以下的支付标准的农民占18.82%;选择120~150元的农民仅占9.41%。可见,农地整理项目区内受益农民的支付意愿总体上较低。 三、农地整理项目农民利益受损及其受偿 (一)农民利益受损状况 在实践中,农地整理项目实施也会造成部分农民的利益受到损失,如耕地被占用、耕地质量降低、田块被分割、祖坟迁移、青苗损失、房屋拆迁、塘堰被填、宅基地减少等等,这都会直接影响到农地整理项目区农民对农地整理的态度。根据我国现有农地整理相关政策,农民能够获得的补偿主要包括祖坟迁移补偿、青苗损失补偿、房屋拆迁补偿,但补偿标准与农民的实际损失相差甚远,使得整理区的农民对农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心存不满,甚至产生发起抵制或阻扰行为。 在390份有效样本中,仅有30位受访农民表示自身利益没有受到损害,有360位受访农民表示利益或多或少遭受过损失(见表1)。可见,虽然农地整理项目在整体上能给农民带来利益,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确实存在不少农民利益遭受损失的情况。从农民利益受损类型来看,耕地被占用、青苗损失、耕地质量降低和田块分割四个主要方面,而祖坟被迁、房屋拆迁、塘堰被填等造成农民利益损失的比例较小。 (二)农民利益受损的受偿意愿与受偿额度 1.农民利益受损的受偿意愿。从农民利益受损后的受偿意愿看,100%的利益受损农户希望获得补偿。实际上,农户因农地整理项目实施而产生的利益损失受损大部分得不到补偿,少部分利益受损获得了补偿,但补偿标准偏低,农民对此意见很大。不同的利益受损类型,农民期望的受偿方式也存在差别(见表2)。 2.农民利益受损的受偿额度。不同的利益受损类型,农民意愿接受的补偿额度存在差异。一部分农民可以接受的低标准补偿,而另一部分则要求高标准补偿(见表3)。 四、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利用湖北省5个县区390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地整理项目实施中的农民受益类型与支付意愿、农民受损类型与受偿额度,主要有如下研究结论: 1.农地整理项目实施中农民受益主要体现在灌排水更方便、通行更便利、投劳工资收入,但耕地质量提升、耕地面积增加两个方面受益不明显,还有部分受访农民表示没有受益。 2.从受益农民的支付意愿来看,绝大多数受益农民表示愿意为受益而义务投工或出钱,只有少数受访农民不愿意支付。在支付额度方面,愿意采取同种支付方式的受益农民的具体支付额度仍存在差异,整体看来支付额度的概率函数服从正态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