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了影响厦门市森林生态足迹的主要因素。收集厦门市2000-2010年的数据资料,包括林产品、吸收CO2林地,计算各主要消费项目的生态足迹,将各项数据相加,得到森林生态资源足迹的总数,以分析厦门市森林生态足迹近年来整体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厦门市2000-2010年森林生态足迹总体呈下降趋势;生态赤字虽总体上升,但上升的幅度正逐年减缓。 关键词:森林资源;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动态分析;厦门市 中图分类号:S718.5;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4)17-4104-04 Dynamic Analyses of Forest Ecological Footprint in Xiamen City WU De-zheng1,2,HU Xi-jun1,DING Can-yu1,3 (1.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04, China; 2. Jimei University, Xiamen 361000, Fujian, China;3. Xiamen City University,Xiamen 361000, Fujian, China) Abstract: The major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forest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Xiamen were analyzed. The total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forest resources was added up with the data of Xiamen from 2000 to 2010 including dates of forest products and forest absorbing CO2 to analyze the overall trend of the forest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Xiamen in recent year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orest ecological footprint of Xiamen was in a downward trend from 2000 to 2010. The ecological deficit was increasing with a slowdown rising amplitude. Key words: forest resource; ecological footprint; ecological capacity; dynamic analysis; Xiamen city 如今,农村人口大量迁往城市从而加快了城市工业化的进程。城市工业化伴随不只是经济的飞速发展,更重要的是这一工业进程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的破坏。城市生态环境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要议题。厦门市旅游业发达,游客量逐年增加,一到休息日就有大批的游客涌入厦门市的各大旅游景点。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往往只看到眼前所带来的暂时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休闲游憩对自然、社会、文化所带来的不良影响。最终不仅是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更带来的是短视行为之下的经济效益的消失。 为此,根据生态足迹理论计算各主要消费项目的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得出厦门市2000-2010年各年的森林资源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分析近年来厦门市森林生态赤字的变化趋势,以期为制定减少生态足迹决策、实现可持续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1 研究区概况 厦门是我国一座国际性海港风景城市,由厦门岛、鼓浪屿岛、九龙江北岸沿海地区及附近小岛、海域和同安县组成,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陆地面积约1 565 km2,海域面积344 km2。厦门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植被以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原生的植被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已经绝迹,目前为次生林和人工林。厦门市林地面积为49 973 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0.25%[1],由经济林、防护林、特用林构成。从林种结构看较为单调,占林地面积近80%的防护林和特用林中,主要为台湾相思、马尾松、木麻黄,以及少量的桉树和湿地松。 依照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分类,厦门的基本旅游资源类型为58种,其中18种为自然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40种为人文旅游资源基本类型。1998年,厦门市赢得“全国造林绿化十佳城市”。根据厦门市统计局提供的数据,2006-2010年以来建设生态风景林5 820 hm2,更新造林面积2 867 hm2,改造低产林1 447 hm2,封山育林14 880 hm2,幼林抚育7 240 hm2,中幼林抚育间伐2 147 hm2,裸露山体绿化面积407 hm2,划定生态公益林31 300 hm2[2-6]。 2 森林资源生态足迹 根据生态足迹理论,可以知道生态足迹指标主要是计算农耕地、牧草地、建筑用地、林地、化石能源间接用地以及水域等6个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7]。再将计算的生态足迹的量和生态承载力进行比较,从而判断生态的可持续性。森林生态足迹和生态足迹具有相似的概念,相对于生态足迹,森林资源生态足迹主要包括这些服务和产品所需要消耗的森林资源总量。文中所计算的森林资源生态足迹主要是计算林地这一生物生产性土地类型。从中提取出两类为森林资源:林产品、吸收CO2林地,计算各主要消费项目的生态足迹,将各项数据相加,得到森林生态资源足迹的总数。 2.1 生物资源账户 林产品是在生物资源消费中所提取的主要部分,具体指新鲜水果、茶叶、木材采伐、木本油料4类。分别计算各项林产品的人均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从而可以计算出总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面积,林产品生态足迹则为总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与均衡因子之积(这里取1.17为林产品的均衡因子值)。以下为计算步骤: 1)通过计算得到各林产品消费项目的人均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首先,对于木材的用量而言,统计部门的统计数据以体积为单位,依据《农业经济技术手册(修订本)》,将一立方米的木材质量换算为0.175 t,以方便计算。同时,对每项林产品的进出口量进行贸易调整,得到产品的净消费值。计算公式如下: |